山芥

shān jiè [ shan jie]
注音 ㄕㄢ ㄐ一ㄝˋ

词语释义

药草名。即术。

芥菜。

词语解释

  1. 药草名。即术。

    《神农本草经》卷一“术,味苦温” 三国 魏 吴普 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

  2. 芥菜。

    唐 钱起 《蓝上采石芥寄前李明府》诗:“ 渊明 遗爱处,山芥緑芳初。”

引证解释

⒈ 药草名。即术。

《神农本草经》卷一“术,味苦温” 三国魏吴普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

⒉ 芥菜。

唐钱起《蓝上采石芥寄前李明府》诗:“渊明遗爱处,山芥緑芳初。”

山芥的网络释义

山芥

  • 山芥,二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下部常带紫色,单一或具少数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大头羽状分裂,顶端裂片大,长2-5.5厘米,宽1-3厘米,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顶端钝圆,基部圆形、楔形或心形,边缘呈微波状或具圆齿,侧裂片小,1-5对,具叶柄,基部耳状抱茎;茎上部叶较小,宽披针形或长卵形,边缘具疏齿,无柄,基部耳状抱茎。
  •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
    jiè [jie]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W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OLL
    四角: 4422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介声。本义:蔬菜名。即“芥菜”)

    (2) 同本义

    芥,芥菜也。——《说文》

    天地之行,芥苦味也。——《春秋繁露》

    脍,春用葱,秋用芥。——《礼记·内则》

    (3) 又如:芥子(芥菜的种子。颗粒很小,可榨油或制芥末);芥孙(芥菜于霜雪中再发的嫩牙);芥尽(芥子用完。佛教用语。比喻时间之久或劫数之多);芥苔(芥菜开花新生的嫩茎)

    (4) 小草

    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似寻针芥。——《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芥豆(小草和豆子);芥豆大小人家(比喻小户人家);芥舟(比喻小舟);芥拾(比喻轻易地取得)

    (6) 梗塞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苏轼《送路都曹》

    (7) 又如:芥蒂(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或不快);介纳须弥(佛教说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须弥大山或整个世界。须弥:传说中的古印度山名);芥虿(芥蒂)

    (8) 通“介” 。如:芥羽(指用以角斗的鸡。斗鸡之时,把芥末播撒在鸡的羽毛上,迷蒙对方鸡的眼而取胜)

    (9) 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如:草芥;纤芥;芥视(轻视,不看重);芥舟(小船)

    英文翻译

    mustard plant; mustard; tin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gai5 [东莞腔]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宝安腔] gai5 [陆丰腔] gai5 [梅县腔] ke.5 giai5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ɐikraih/ka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