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

jǐng gào [ jing gao]
注音 ㄐ一ㄥˇ ㄍㄠ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警告 jǐnggào

(1) 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

他受到了警告处分
warning

(2) 告诫,使警惕

警告青年人离开
warn

词语解释

  1. 告诫,使警觉。

    前蜀 杜光庭 《司徒青城山醮词》:“恐臣过咎所招,仙岳降异常之兆;灾蒙所袭,神峯垂警告之祥。” 宋 叶适 《与交代启》:“智者之后,利而易循;拙者之初,钝而难习。或可施於警告,愿勿弃於疏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小声点’。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

  2. 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警告是早就来过的,叫他自动停刊,他没有依从。”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广播员当即向这个破坏阵地联欢的 美国 军官提出警告。”

  3. 纪律处分的一种。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七章第三九条:“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引证解释

⒈ 告诫,使警觉。

前蜀杜光庭《司徒青城山醮词》:“恐臣过咎所招,仙岳降异常之兆;灾蒙所袭,神峯垂警告之祥。”
宋叶适《与交代启》:“智者之后,利而易循;拙者之初,钝而难习。或可施於警告,愿勿弃於疏庸。”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小声点’。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

⒉ 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
王西彦《古城的忧郁·灾祸》:“警告是早就来过的,叫他自动停刊,他没有依从。”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六章:“广播员当即向这个破坏阵地联欢的美国军官提出警告。”

⒊ 纪律处分的一种。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七章第三九条:“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警告的国语词典

使人警觉的告诫。

如:「他屡次旷课,已遭训导长记乙次警告。」

警告的网络释义

警告 (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作)

  • 《警告》一诗出自诗集《奴役篇》,是朗费罗反对蓄奴制度的名篇。在诗中,他以古代以色列英雄参孙来比喻美国被奴役被压榨的黑人,通过对参孙形象的重塑来预示黑人即将爆发的愤怒与反抗。
  • 警告 (汉语词汇)

  • 警告,作为名词时通常指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作为动词或语气助词时意思是给对方提出告诫,使其有所警惕并认识应负的责任。
  • 警告的翻译

    英语: to warn, to admonish
    德语: Abmahnung (S)​, Ermahnung (S)​, ernster Appell (S)​, Verwarnung (S)​, Warnung (S)​, ermahnen, abmahnen (V)​, vorwarnen, verwarnen, warnen (V)​, Behutsamkeit (S)​, Beschimpfung (S)​, Einspruch (S)​
    法语: avertissement, avertir

    警告造句

    饭桌上,妈妈旁敲侧击地警告哥哥不要做坏事。
    足球场上,个别运动员动作粗野,受到裁判的警告。
    医生一再警告大腹便便的他得赶快减肥,否则势将百病丛生。
    我必须警告你,我已忍无可忍了。
    找出说这话的人或导致这个怀疑的源头,当着他们夫妻的面澄清,如果那老婆再找来你就警告他们报警了,因为一直把他们家的事连累到你身上太不应该。
    他因违纪受到了警告处分。
    电子监测器发出了信号,警告我们需要立即检修设备。
    良药苦口,就是最需要警告的人也老是最不爱好它。
    我看到左贤王实在桀骜不驯,只好警告他一下。
    雾号轰隆隆坟发出警告。
    我们警告犯罪分子,抗拒是没有出路的。
    我三番五次的警告你你就是不听。
    小张违反考试纪律,老师警告他下不为例。
    今天对打架闹事的人给予警告处分,是为了罚一劝百,在我校彻底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
    尽可能预计所有残酷的可能性,因为现实永远是你不能警告,太吝啬给人们的怜悯。
    守门员故意拖延时间,受到裁判的黄牌警告。
    那家公司财务有问题了,我警告大家曲突徙薪,赶紧把该公司股票拋售掉。
    最初的警告,你应听从,莫为最后的刑罚断送。
    聪明的人警告我说,生命只是一颗荷叶上的露珠。
    疾病根本不是恶,而是警告信号,生活的助手。

    汉字详情

    jǐng [jing]
    部首: 713
    笔画: 19
    五笔: AQK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KYMR
    四角: 48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人(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警鼓(报警之鼓);警动(使人警觉悚动);警新(警策动人,语意新颖);警众(使众人警觉);警省(警觉省悟)

    (4) 戒备;防备

    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视);警跸(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惧(警戒恐惧);警边(警戒边境)

    (6) 通“惊”。惊恐;惊动

    节循虚而警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注:“警犹惊也。”

    (7) 又如:警动(惊动;惊恐);警唬(吓唬,恐吓)

    名词

    (1) 警察的简称 。如:门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厅);警棍(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岗警;法警;路警

    (2) 警报

    盗贼之警。——宋· 苏轼《教战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形容词

    (1) 敏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少:少年。)——《三国志·武帝纪》

    (2) 又如:警彗(机灵敏慧);警黠(警捷。机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语。彻悟)

    (3) 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如:警句;警炼(警策精炼);警粉(警辟精粹)

    英文翻译

    guard, watch; alert, alarm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iengx/kyankkĭɐŋ
    gào [gao]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TF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GR
    四角: 24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2) 同本义

    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乃告太王王季文王。——《书·金滕》

    告公用圭。——《易·益》

    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以告于乡先生君子。——《仪礼·乡射礼》

    告,请也。——《尔雅·释言》

    敢以告于先君。——《吕氏春秋·赞能》

    敢敬告天子。——《书·康王之诰》

    予誓告汝。——《书·甘誓》

    诞告万方。——《书·汤诰》

    不告而娶。——《列子·杨朱》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资治通鉴·唐纪》

    (3) 又如:告事(报告情况);告报(报告;禀报);告变(报告发生变故);告荒(报告灾情)

    (4) 把话说给别人听,告诉

    告,语也。——《玉篇》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史记·滑稽列传》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转告;电告;正告(严正地告诉);告讼(告诉);告称(告诉;告说);告托(告诉,嘱托)

    (6) 揭发,告状,控告

    点纸连名,我可便直告到中书省。——《陈州粜米》

    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红楼梦》

    (7) 又如:上告(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诬告;控告;告首(告发);告引(互相告发;牵连而出)

    (8) 请求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礼记》

    (曹操)佯怒 夏侯杶,亦欲斩之。众官告免。——《三国演义》

    (9) 又如:告致(官员告老退休);告饮(请饮);告籴(请求买粮);告请(申请,请求);告命(请命)

    (10) 谕告,宣告。后作“诰”

    告,教也。——蔡邕《独断》

    燕居告温温。——《礼记·玉藻》。注:“谓教使也。”

    天子告朔于诸侯。——《谷梁传·文公十六年》

    (11) 又如:告誓(宣誓;祷告);告教(告喻教诲);告匮(宣告物质短缺);告谴(宣示谴责之意)

    (12) 告别,辞行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三国演义》

    (13) 又如:告诀(告别);告行(告别,辞行)

    名词

    (1) 向公众通知情况、事件、规定、法令等的书面形式 。如:文告;通告;广告;告敕(委任状);告词(委任状上的文词)

    (2) 姓

    形容词

    通“皓”( hào)。光亮,洁白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楚辞》

    英文翻译

    tell, announce, inform; accuse

    方言集汇

    ◎ 粤语:gou3 guk1
    ◎ 客家话:[梅县腔] gau5 [台湾四县腔] go5 gau5 guk7 [客英字典] gau5 kwuk7 [东莞腔] gau5 [海陆丰腔] go5 gau5 guk7 [宝安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4 go4 [陆丰腔] go5
    ◎ 潮州话:gao3(kàu) go3(kò)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到去聲開口一等kauh/kawk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