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约

shì yuē [ shi yue]
繁体 誓約
注音 ㄕˋ ㄩㄝ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誓约 shìyuē

(1) 宣誓时订下的必须遵守的条文

忠于誓约
vow

词语解释

  1. 盟誓;订约。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昔每与 庞统 共相誓约,庶託足下末踪,尽心於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旧五代史·梁书·王师范传》:“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 棣州 ,擒 张蟾 ,斩之。”

  2. 盟誓、宣誓时所立下的誓言。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此数君子者,岂受利不厚,而誓约不明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溪州铜柱记》:“若有违誓约,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 郭沫若 《羽书集·全面抗战再认识》:“希望大家于保卫国族的神圣誓约之前,担当起执行全面抗战的实际。”

引证解释

⒈ 盟誓;订约。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託足下末踪,尽心於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
《旧五代史·梁书·王师范传》:“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张蟾,斩之。”

⒉ 盟誓、宣誓时所立下的誓言。

唐元稹《代谕淮西书》:“此数君子者,岂受利不厚,而誓约不明哉?”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溪州铜柱记》:“若有违誓约,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
郭沫若《羽书集·全面抗战再认识》:“希望大家于保卫国族的神圣誓约之前,担当起执行全面抗战的实际。”

誓约的国语词典

发誓立约。

誓约的网络释义

誓约

  • 影片《誓约》是一部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爱情电影,由迈克尔·苏克西执导,查宁·塔图姆、瑞秋·麦克亚当斯和杰西卡·兰格等联袂出演。影片2012年2月10日在美国上映。
  • 电影讲述一对新婚的新墨西哥夫妇,在遭遇一场车祸后幸福戛然而止,妻子陷入昏迷,深爱她的丈夫一直无微不至的在旁照料,然而妻子醒来时已经失去了一切与丈夫和婚姻有关的记忆,丈夫向她示爱并努力慢慢挽回爱人的心。
  • 誓约 (汉语词语)

  • 誓约,指立誓时订下的必须信守的条款。如:将士们坚守誓约,英勇奋战,至死不渝。
  • 誓约造句

    牵着的手,决不会放开,纵然颤抖的手指上没有红绳,也没有誓约的戒指。
    我生平从来没有这样认真。我心甘情愿信守今晚许下的誓约。
    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
    起义之歌已经被传唱,刻不容缓啊。我们必须召开联盟会议。做为九大海盗王的你,有责任遵守誓约出席大会。
    我们也都想听人们奏国歌、念誓约,高唱爱国歌曲。
    苍龙负图山巍峨九十九曲水清澈,问着荣耀背后荆棘血路值得不值得,乱世慷慨我行歌千万人中有相和,所有人间烟火悲欢离合日月星辰会记得,是指间渐冷的誓约谁紧握比生命殷切,不放开到星火熄灭,为你守十二夜圆缺青烟里隔了阴阳界,剩那年初见时一瞥。
    曾经有过约定,携手戏人间,可终究还是在茫然的岁月中,彼此失散了。是有人在岔路口,禁不住百媚千红的诱惑,不由自主地匆匆转弯,抛下当年不离不弃的誓约,忘却过往千恩万宠的时光,就这么决然转身,转身……
    直到长河落日沧海桑田都在眼中沉淀成一个完美的轮回,只是为了,当初等候他的誓约。
    麒麟遵奉天命,迎接主上;从此以往,不离御前,不违诏命;誓约忠诚。小野不由美。
    记得城中日月,蝉鸣后又初雪,屋檐细雨,停在初见季节,用最平淡话语,藏住旧日誓约,春风绿过柳叶,你曾笑得无邪。
    幽冥鬼誓由阴司世界的世界之力见证,不具有彻底毁灭整个阴司的力量,便不可能解除誓约。
    梵竹青缓缓地说道,她自然不想让别人知道无名解开了她的不可解开的面纱,不过誓约已经发了,梵竹青也不是言而无信的人。
    用最平淡话语,藏住旧日誓约。
    他开窍等级先天满级,却被上天玩弄,天赋极差,与神秘唤灵签订誓约,带领兄弟登上顶峰。
    尽管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但协定的双方都很清楚。他们的誓约并不高尚,这种誓约就像猫头鹰或蝙蝠一样见不得阳光。
    尔硃兆与尔硃世隆等互相猜阻,世隆卑辞厚礼谕兆,欲使之赴洛,唯其所欲,又请节闵帝纳兆女为后;兆乃悦,并与天光、度律更立誓约,复相亲睦。
    重生过去,誓约破命,逆转未来,灭魔屠神登天之端!
    人会老,心会荒,这已不是最初天真到可耻的誓约,而是爱情在情爱中翻转轮回多次后,结就的紫色精魂,看到,会让人沉着寂静。
    赐死怀中的圣眷,刹那间漫天风雪,冷眼看红颜决绝胜断弦,殿中弱水三千的誓约,终究敌不过谗言,琴音犹未绝奏不出从前。
    犹太群落最早,是在基督纪元前就开始遵守,这圣著中所说的,圣经可以说是最初的,犹太人向上帝立下永久誓约的一个记录。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713
    笔画: 14
    五笔: RRYF
    五行:
    仓颉: QLYMR
    四角: 52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 同本义

    誓,以言约束也。——《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

    约信曰誓。——《礼记·曲礼》

    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司射西面誓之。——《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终待说山盟海誓。——赵长卿《贺新郎》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为誓与城为殉。——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4) 接受爵位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周礼》

    (5) 告诫;告知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礼记·玉藻》。疏:“告勑也。”

    一日誓,用之于军旅。——《周礼·秋官·士师》

    (6) 又如: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

    (7) 铭刻;牢记 。如:誓肌(刻骨铭心)

    名词

    (1) 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张陈背誓。—— 曹植《五帝诛》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3)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 。如:《汤哲》、《泰誓》、《秦誓》

    形容词

    谨慎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英文翻译

    swear, pledge; o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6 se5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ʑĭɛizjed/zjey
    yuē,yāo [yue,yao]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QYY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PI
    四角: 27120

    详细解释

    yāo

    动词

    (1)用秤称物 。如:给我约二斤肉。

    (2)另见 yuē。

    yuē

    名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2)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动词

    (1)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如:约黄(涂饰黄色)

    副词

    大概 。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形容词

    (1) 贫困 。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如:约辞(卑下的言辞)

    英文翻译

    treaty, agreement, cove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