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誓

méng shì [ meng shi]
注音 ㄇㄥˊ ㄕˋ

词语释义

盟誓 méngshì

(1) 结盟立约;指盟约

oath of alliance

词语解释

  1. 结盟立誓。

    《国语·鲁语上》:“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荀子·富国》:“事之以货寳,则货寳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礼》有司盟之官,《尚书》有告誓之文。”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说唐》第九回:“兄弟在花园盟誓,只道戏言并无凭证,谁知后来俱应前言。”

  2. 指起誓。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咱对天盟誓,诸位神道老天爷。”

  3. 指盟约。

    《宋史·陆游传》:“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明 李梦阳 《冬日灵济宫十六韵》:“累朝盟誓册,玉柜少人知。”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这无异缔结了一种盟誓,彼此在同一目标之下,完全无私地团结起来了。”

引证解释

⒈ 结盟立誓。

《国语·鲁语上》:“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
《荀子·富国》:“事之以货寳,则货寳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礼》有司盟之官,《尚书》有告誓之文。”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
《说唐》第九回:“兄弟在花园盟誓,只道戏言并无凭证,谁知后来俱应前言。”

⒉ 指起誓。

洪深《赵阎王》第一幕:“咱对天盟誓,诸位神道老天爷。”

⒊ 指盟约。

《宋史·陆游传》:“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明李梦阳《冬日灵济宫十六韵》:“累朝盟誓册,玉柜少人知。”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这无异缔结了一种盟誓,彼此在同一目标之下,完全无私地团结起来了。”

盟誓的国语词典

诅誓约盟。《左传.鲁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也作「明誓」。

盟誓的网络释义

盟誓

  • 盟誓 汉语词汇。
  • 注音:ménɡ shì
  • 释义:①即“盟约”。②起誓;发誓:举手盟誓。
  • 盟誓的翻译

    英语: oath of alliance

    盟誓造句

    本公子对天盟誓,刚才所言句句属实。
    她立即将小敏和蒙先生叫到自己的堂哥、蒙先生的堂姐夫兰某家,勒令他们当着众亲戚的面,对天盟誓断绝来往。
    盟兄章太炎甚至用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狠招逼他盟誓签字入会,可是熬了两天两夜,他就是不肯答应。
    银河虽然无限宽,牛郎织女意志坚。喜鹊搭桥得相见,两情脉脉话语甜。七夕传说多凄美,你我不愿做神仙。今夜对你盟誓愿,爱你分秒不离开。祝七夕节快乐开颜!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福同享的美好理想也跃然纸上……
    花萼相辉彩霓裳,痴情有梦百合香,金屋只待玉凤伴,绣楼尚需甘露装,惆怅盟誓思千绪,换来春风化情殇。想你,盼春花烂漫的你,才是我情不自禁的牵挂。
    当下二人撮土为香,对天盟誓,我后羿对天盟誓,结为异姓兄弟,此生当共为拯救天下苍生而努力,同生共死。
    接下来三家就在鸿顺堂正堂之上摆上香案,祭上供品,取了鸡血,饮了血酒,跪拜神灵,对天盟誓,结为同盟。
    我塔库对天盟誓,今日与贪吃鬼签订血之契约,从今以后生死与共,绝不背叛。
    说着,李国亭也跪下来,双手抱拳,和赵二虎一起对天盟誓“老天爷在上,我李国亭、赵二虎,从今天起愿结拜为兄弟。
    如花在阴间久候不见振邦,返回阳间已是五十年后,找寻情郎仿如大海捞针,最后发现当年振邦被救活,竟贪生恋栈,舍弃生死盟誓。
    小小鹊桥跨银河,痴情的人儿来相会。银河相隔难言语,如今见面默含情。仙界也有爱情在,人间更是情花开。七夕之夜盟誓愿,今生今世永不分。七夕到了,祝快乐幸福!
    皇天在上,我林寒对天盟誓,十年后,我和李振决一死战,正我道心,如若失败,我愿放弃仙道,自毁三魂七魄消散在天地间。
    为什么要把你的专注隐藏在那冰冷的面具之下?我已经感受到了你血液的流淌,你在我脸上刻下的黑樱花胎记也在为你等待,传说中的爱情密码已经开启,只要你转身,就会看见我,在盟誓的那棵树下等待你的召唤。
    比如在山西晋城遗址发掘出土的候马盟书,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用朱笔写在玉片上,然后埋到地下,意味着晓知鬼神。
    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
    孙庞二人本就是生死之交,如今又成了同学,便结拜为兄弟,对天盟誓。
    张毅城大义凛然的学起了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口吻,“我张毅城指天盟誓,打死我也不说!”。
    看春秋战国故事,那一套繁琐的盟誓仪式,将虔诚用尽,把人累坏,往往口血未干,才拜过把子,便兵戎相见。

    汉字详情

    méng [meng]
    部首: 510
    笔画: 13
    五笔: JELF
    五行:
    吉凶:
    仓颉: ABBT
    四角: 6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 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2) 同本义

    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说文》

    盟,歃血誓也。——《三苍》

    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周礼·司盟》

    掌盟诅。——《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约信曰誓,涖牲曰盟。——《礼记·曲礼》

    再会而盟。——《左传·昭公十三年》

    君子屡盟。——《诗·小雅·巧言》

    为坛而盟。——《史记·陈涉世家》

    秦伯说,与 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年》

    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3) 又如:盟主(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喻主要的事物;主宰);盟坛(古代缔结盟约时所设的坛场);盟会(犹会盟。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

    (4) 个人向天发誓,永不变心

    终待说山盟海誓,这恩情到此非容易。——赵长卿《贺新郎》

    (5) 又如:盟文(盟誓的文辞);盟契(盟约。又称盟要,盟信);盟心(盟誓在心);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名词

    (1) 盟约;誓辞

    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要盟也,神不听。——《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盟友;盟好(同盟友好)

    (3)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下辖旗、县、市 。如: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呼伦贝尔盟及吉林省哲里木盟等

    英文翻译

    swear; oath, covenant, alli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en2 [客英字典] men2 [陆丰腔] men3 [东莞腔] men2 [台湾四县腔] men2 [宝安腔] men2 [梅县腔] men2 [客语拼音字汇] m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兵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ɐŋmieng/myang
    shì [shi]
    部首: 713
    笔画: 14
    五笔: RRYF
    五行:
    仓颉: QLYMR
    四角: 52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 同本义

    誓,以言约束也。——《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

    约信曰誓。——《礼记·曲礼》

    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司射西面誓之。——《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终待说山盟海誓。——赵长卿《贺新郎》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为誓与城为殉。——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4) 接受爵位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周礼》

    (5) 告诫;告知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礼记·玉藻》。疏:“告勑也。”

    一日誓,用之于军旅。——《周礼·秋官·士师》

    (6) 又如: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

    (7) 铭刻;牢记 。如:誓肌(刻骨铭心)

    名词

    (1) 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张陈背誓。—— 曹植《五帝诛》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3)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 。如:《汤哲》、《泰誓》、《秦誓》

    形容词

    谨慎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英文翻译

    swear, pledge; o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6 se5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ʑĭɛizjed/zj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