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訾

zī zī [ zi zi]
注音 ㄗ ㄗ

词语释义

1.亦作"訿訿"。 2.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诗》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毛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朱熹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 3.诋毁﹔诽谤。

词语解释

  1. 亦作“訿訿”。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

    《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诗》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 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 朱熹 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 传:“皐皐,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2. 诋毁;诽谤。

    《荀子·非十二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暝暝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 注:“谓憎疾毁訾也。”《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明 唐顺之 《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万口訿訿喧然称不便者,未必尽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穷僻困阨之小民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虑者,东邻 钟八 耳,平日訿訿,好瑕疵乡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訿訿”。

⒉ 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

《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诗》曰:‘翕翕訿訿。’”
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 毛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
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 朱熹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
《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传:“皐皐,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⒊ 诋毁;诽谤。

《荀子·非十二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暝暝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注:“谓憎疾毁訾也。”
《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明唐顺之《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万口訿訿喧然称不便者,未必尽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穷僻困阨之小民矣。”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虑者,东邻钟八耳,平日訿訿,好瑕疵乡里。’”

訾訾的网络释义

訾訾

  • 訾訾,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其中《说文·言部》、《诗》、《荀子·非十二子》等提到过此词。
  • 汉字详情

    zī,zǐ [zi,zi]
    部首: 713
    笔画: 13
    五笔: HXY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PYMR
    四角: 22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衡量;计量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2) 又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3) 考虑;希求

    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韩非子》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4) 又如:訾问(考虑、过问)

    (5) 放纵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名词

    (1) 通“赀”。钱财

    家訾累数巨万矣。——《史记》

    以訾为骑郎。——《史记·张释之传》

    以訾助边。——《盐铁论·击之》

    (2) 又如:訾用(资产财用);訾算(钱财数目。指买官的钱;用钱来计算);訾产(资产,财产)

    (3) 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夏,四月,乙酉,单子取 訾。——《左传》

    (4) 疾病

    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管子·入国》

    (5) 又如:訾厉(疾病,灾害)

    (6) 缺点

    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礼记·檀弓下》

    (7) 又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8) 姓。如:訾陬(复姓)

    (9)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2) 同本义

    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说文》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不訾小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公子沓訾之。——《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

    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泛论》

    诋訾今古。——《战国策·魏策》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汜论训》

    (3) 又如:訾美(毁誉);訾怨(诽谤怨恨);訾病(提出他人缺失而加以讥评,非议);訾短(非议,诋毁)

    (4) 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訾食者不肥体。——《管子》

    (5) 又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6) 指责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7) 又如:訾戈(痛骂弋猎的人);訾咎(指责非难);訾屈(责骂)

    (8) 另见

    英文翻译

    bad-mouth; criticize; defec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即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ie/zie
    zī,zǐ [zi,zi]
    部首: 713
    笔画: 13
    五笔: HXY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PYMR
    四角: 22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衡量;计量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2) 又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3) 考虑;希求

    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韩非子》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4) 又如:訾问(考虑、过问)

    (5) 放纵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名词

    (1) 通“赀”。钱财

    家訾累数巨万矣。——《史记》

    以訾为骑郎。——《史记·张释之传》

    以訾助边。——《盐铁论·击之》

    (2) 又如:訾用(资产财用);訾算(钱财数目。指买官的钱;用钱来计算);訾产(资产,财产)

    (3) 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夏,四月,乙酉,单子取 訾。——《左传》

    (4) 疾病

    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管子·入国》

    (5) 又如:訾厉(疾病,灾害)

    (6) 缺点

    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礼记·檀弓下》

    (7) 又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8) 姓。如:訾陬(复姓)

    (9)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2) 同本义

    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说文》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不訾小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公子沓訾之。——《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

    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泛论》

    诋訾今古。——《战国策·魏策》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汜论训》

    (3) 又如:訾美(毁誉);訾怨(诽谤怨恨);訾病(提出他人缺失而加以讥评,非议);訾短(非议,诋毁)

    (4) 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訾食者不肥体。——《管子》

    (5) 又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6) 指责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7) 又如:訾戈(痛骂弋猎的人);訾咎(指责非难);訾屈(责骂)

    (8) 另见

    英文翻译

    bad-mouth; criticize; defec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海陆丰腔] zih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即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ie/z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