呰呰
注音
ㄗˇ ㄗˇ
词语释义
1.诋毁。呰,通"訾"。
词语解释
诋毁。呰,通“ 訾 ”。
《荀子·修身》:“《诗》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 杨倞 注:“《诗·小雅·小旻》之篇。 毛 云:‘噏噏然患其上,呰呰然不思称乎上。’”按,今本《诗》作“潝潝訿訿”。 明 方以智 《通雅·释诂》:“呰呰,訿訿,则詆毁也。”
引证解释
⒈ 诋毁。呰,通“訾”。
引《荀子·修身》:“《诗》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
杨倞注:“《诗·小雅·小旻》之篇。 毛云:‘噏噏然患其上,呰呰然不思称乎上。’”
按,今本《诗》作“潝潝訿訿”。 明方以智《通雅·释诂》:“呰呰,訿訿,则詆毁也。”
呰呰的网络释义
呰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苛斥;诋毁
呰,苛也。从口,此声。——《说文》
呰,诃也。——《华严音义》引《说文》。按,与诋略同。字亦作呲。
呲其所不为者也。——《庄子·列御寇》。注:“訾也。”
(2) 又如:呰呰(诋毁。呰,通“訾”)
形容词
(1) 弱;劣
(2) 又如:呰窳(苟且懒惰;贫弱)
英文翻译
to slander, revi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梅县腔] zii3 [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3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i2
◎ 客家话:[梅县腔] zii3 [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3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紫 | 將此 | 精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ciex/ziee | ts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苛斥;诋毁
呰,苛也。从口,此声。——《说文》
呰,诃也。——《华严音义》引《说文》。按,与诋略同。字亦作呲。
呲其所不为者也。——《庄子·列御寇》。注:“訾也。”
(2) 又如:呰呰(诋毁。呰,通“訾”)
形容词
(1) 弱;劣
(2) 又如:呰窳(苟且懒惰;贫弱)
英文翻译
to slander, revi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梅县腔] zii3 [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3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i2
◎ 客家话:[梅县腔] zii3 [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3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紫 | 將此 | 精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ciex/ziee | ts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