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

jué dǐ [jue di]
注音 ㄐㄩㄝˊ ㄉ一ˇ

词语释义

角抵 juédǐ

(1) 古代两人相抵较量气力的一种运动,类似现代摔交的一种技艺表演

an ancient wrestling skill

词语解释

  1. 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起源于 战国 ,其称始于 秦 汉 。

    晋 以后亦称“ 争交 ”。类似现代的摔跤。《汉书·刑法志》:“ 春秋 之后,灭弱吞小,并为 战国 ,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 秦 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於滛乐中矣。”《旧唐书·穆宗纪》:“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抵及杂戏,日昃而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抵》:“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次有围棋、柔道,其巧疑神,孰与木杠之窳、织成之拙、牛胾之嚛、象戏之鄙、角抵之钝。”

  2. 角牴: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三年》“角牴戏” 胡三省 注引 三国 魏 文颖 曰:“名此乐为角牴,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盖杂技乐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善扑营》:“定制,选八旗勇士之精练者,为角牴之戏,名善扑营,凡大燕享皆呈其伎。或与外藩部角牴争较优劣,胜者赐茶繒以旌之。” 清 魏源 《黑龙江将军打围图歌》:“讲武重勒 索伦 队,堂子割牲观角牴。”参见“ 角抵 ”、“ 角觝 ”。

  3. 角觝: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后汉书·仲长统传》:“目极角觝之观,耳穷 郑 卫 之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角觝》:“今相扑也。《汉武故事》曰:‘角觝,昔六国时所造。’《史记》:‘ 秦二世 在 甘泉宫 作乐角觝。’注云:‘ 战国 时增讲武以为戏乐相夸,角其材力以相觝鬭,两两相当也。 汉武帝 好之。’”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置酒高会堂赋赠》诗:“纷纷争角觝,往往捉迷藏。” 章炳麟 《訄书·辨乐》:“过是乃有寻橦击剑角觝旋马,皆往往有其法式。”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起源于战国,其称始于秦汉。晋以后亦称“争交”。类似现代的摔跤。

《汉书·刑法志》:“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於滛乐中矣。”
《旧唐书·穆宗纪》:“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抵及杂戏,日昃而罢。”
宋吴自牧《梦粱录·角抵》:“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
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次有围棋、柔道,其巧疑神,孰与木杠之窳、织成之拙、牛胾之嚛、象戏之鄙、角抵之钝。”

⒉ 角牴: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参见“角抵”、“角觝”。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三年》“角牴戏” 胡三省注引三国魏文颖曰:“名此乐为角牴,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盖杂技乐也。”
清昭槤《啸亭续录·善扑营》:“定制,选八旗勇士之精练者,为角牴之戏,名善扑营,凡大燕享皆呈其伎。或与外藩部角牴争较优劣,胜者赐茶繒以旌之。”
清魏源《黑龙江将军打围图歌》:“讲武重勒索伦队,堂子割牲观角牴。”

⒊ 角觝: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后汉书·仲长统传》:“目极角觝之观,耳穷郑卫之声。”
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角觝》:“今相扑也。 《汉武故事》曰:‘角觝,昔六国时所造。’《史记》:‘ 秦二世在甘泉宫作乐角觝。’注云:‘ 战国时增讲武以为戏乐相夸,角其材力以相觝鬭,两两相当也。 汉武帝好之。’”
清钱谦益《徐武静生日置酒高会堂赋赠》诗:“纷纷争角觝,往往捉迷藏。”
章炳麟《訄书·辨乐》:“过是乃有寻橦击剑角觝旋马,皆往往有其法式。”

角抵的网络释义

角抵

  • 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来成为训练兵士的方法,又演变为民间竞技,带有娱乐性质。
  • 角抵造句

    头一本《形意拳秘谱》,第二本《陆地飞腾术》,第三本《大内布库角抵精编》,第四本《罗四大枪术》,第五本《形意内功经》。
    还有角抵、状元游街、赛酒会、跑旱船、踩高跷、耍流星、舞蛮刀等民间文化活动场景,情节活灵活现,尽显市井休闲文化精髓。
    巨兽吃痛,愤怒的目光几乎化为了实质,从洞口窜出,那近米长的角抵向封天。
    据说在上星期的斗牛赛中,一个斗牛士被牛用角抵死了。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
    丁丑,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伎异艺毕集,终月而罢。
    反正玉尹刚才所使的玉环步,就是周侗从相扑角抵演化而来,全名叫做玉环步鸳鸯脚,威力惊人。
    传说炎黄时代,蚩尤部落善于徒搏角抵,他们头戴牛角,进行拳打、脚踢、抓扭。
    训练内容以张弩发矢为主,也综角抵等武术、技巧项目。
    这帮猛男尤觉得不满,左军不服,叫嚣来角抵,也就是摔跤要找回场子。
    两人都是格斗高手,如此如角抵一般缠斗,虽有失名将之风,却也斗得天昏地暗。
    你的手心。藏着蓝色鸢尾般破碎的秘密。蜿蜒的纹路,通往天涯海角抵达天堂地域,却通不向花期绽放的时节。

    汉字详情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707
    笔画: 7
    五笔: Q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BG
    四角: 27227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兽角形。本义:动物的角)

    (2) 同本义

    角,兽角也。——《说文》

    麟之角。——《诗·周南·麟之趾》

    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尔雅·释地》

    旃裘筋角。——《史记·货殖列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角灯(用透明角质物做罩的灯);角带(缀有角质饰物的腰带);角弓(用兽角作装饰的硬弓);角枕(以兽角来装饰的枕头);角马(马头上生角。比喻违反常态);角节(用犀角做的符节)

    (4) 突起的额骨

    恶角犀丰盈。——《国语·郑语》

    (5) 又如:角犀(额角近头发边缘,隐然隆起,有如伏犀,称为角犀);角崩(以头叩地)

    (6) 古代未成年的人,头顶两侧束发为髻,状如牛角,故称角

    男角女羁。——《礼记·内则》

    (7) 又如:角儿(头顶向上竖起的发髻);总角;角髻(古代童稚的发髻。状如牛角);角发(束发如角状);角婢(少婢。束发如角)

    (8) 几何学上称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形状或所夹的空间。如:锐角;钝角;对角;补角;夹角;角台;角明(标明,因标注在角上而得名);角佩(以角锥制成的佩饰)

    (9) 角落

    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四角龙子幡。

    (10) 又如:门角;拐角;墙角;角子(角落;阁子,小屋;饺子);角子门(侧门,边门);角睐(用眼角斜视);角隅(角落)

    (11) 形状像角的东西 。如:皂角;菱角;角冠(道士的尖帽子);角田(豆田);豆角;角黍(粽子);角巾素服(泛指便服);角巾私第(去官服,换上角巾而住私宅。多用于恭维官员居功不傲)

    (12) 伸入水域的陆地的尖端或延长部分,或如半岛或如突出的尖端 。如:好望角;科德角;哈特拉斯角

    (13) 借指禽兽 。如:角物(泛指有角的动物)

    (14) 斜 。如:角槎(斜砍)

    (15) 号角

    四面边声连角起。——宋· 范仲淹《渔家傲》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16) 通“斠”。古时平斗斛的工具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兵法·虚实篇》

    尺寸也、绳墨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

    量词

    (1) 我国辅币名。十角等于人民币一元 。如:几角?;角票(票面以角为单位的纸币的统称);角洋(旧时通用的以角为单位的小银币);角子

    (2) 四分之一 。如:一角饼

    (3) 古代量器名

    一角一散。——《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

    斗,斛也,角,量也。——《管子》

    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水浒传》

    (4) 另见 jué

    jué

    名词

    (1)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一角一散。——《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

    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记·礼器》

    (2) 角色,人物 。如:主角儿;配角;角艺(卖艺的妓女)

    (3) 行当,即主要根据戏曲演员所扮演人物的性别和性格等划分的类型 。如:丑角;旦角

    (4) 演员 。如:红角儿、名角、坤角、男角、女角

    动词

    (1) 比试;竞争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汉书·贾谊传》

    作角抵戏。——《汉书·武帝纪》

    肆射御角力。——《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

    日与子弟角。——《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角试(通过比赛成绩比较优劣);解力(比赛武力;动武);口角(争吵;斗嘴)

    (3) 衡量,考察

    角斗甬。——《礼记·月令》。注:“谓平之也。”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曹操注:“角,量也。”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汉书》

    (4)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horn; angle, corner;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gok3 l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k7 [陆丰腔] gok7 [台湾四县腔] gok7 [宝安腔] gok7 | luk8 [沙头角腔] gok7 [客英字典] gok7 [梅县腔] gok7 [东莞腔] gok7 [客语拼音字汇] giog5 g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lukluk
    [d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QAY
    五行:
    仓颉: QHPM
    四角: 52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氐( )声。本义:挤,推)

    (2) 同本义

    抵,挤也。——《说文》

    抵,推也。——《广雅》

    抵,距也。——《汉书·梁怀王揖传》注

    (3) 又如:抵掎(排挤攻击);抵斥(排斥);抵排(排斥;抵触)

    (4) 抵赖,拒不承认事实

    延年抵曰。——《汉书·田延年传》。注:“拒讳也。”

    (5) 又如:抵讳(抵赖;不认账);抵谰(抵赖,拒不承认)

    (6) 抵挡。抵抗,挡住压力 。如:抵配(拼;豁出去);抵冒(抗拒冒犯);抵拦(抗拒;抵挡)

    (7) 触犯 。如:抵牾(矛盾;抵触);抵死(冒死,触犯死罪,竭力,坚持);抵犯(触犯)

    (8) 抵偿

    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帝纪》

    (9) 又如:抵充(抵偿充当);抵补(抵充补足)

    (10) 诋毁 。如:抵诃(诋毁呵斥)

    (11) 抵达

    抵九原。——《史记·始皇纪》

    抵营室。——《史记·天官书》

    抵山谷中。——《汉书·李陵传》

    乘虚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12) 又如:抵任(到任);抵官(到职);日内抵京

    (13) 相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甫《春望》

    (14) 又如:价抵连城

    (15) 碰 。如:抵足(脚对脚而睡;形容很亲近);抵掌(拍击着手掌,表示亲近)

    (16) 支撑 。如:用手抵着下巴颏儿;抵当(支撑;抵押;补偿)

    (17) 扔,掷

    抵,掷也。——《后汉书·献穆曹后纪》注

    (18) 又如:抵掷(投掷)

    (19) 欺诈

    抵,欺也。——《后汉书·刘隆传》注

    (20) 又如:抵换(掉换。以假换真或以次换好);抵盗(从自己家或主人家向外偷东西)

    (21) 抨击 。如:抵隙(抨击缺点)

    (22) 指责 。如:抵瑕(指责缺点);抵摘(指责)

    动词

    (1) 用角顶,相触

    牴,触也。从牛,氐声。字亦作觝。——《说文》

    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汉书·武帝纪》

    触崖觝隈。——稽康《琴赋》

    (2) 又如:抵触(冒犯,顶撞)

    英文翻译

    resist, oppose; deny; off-set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3 (du2)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3 [陆丰腔] di3 [客英字典] di3 [东莞腔] di3 [梅县腔] dai1 dai3 di3 din3 [沙头角腔] di3 [宝安腔] di3 | dai3 [海陆丰腔] di3 (du2)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