裋褐

shù hè [ shu he]

词语释义

粗陋的短衣。裋褐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是对古代穷苦人穿的一种衣服的称呼,又称“竖褐”、“裋打”、“短褐”。

词语解释

  1. 粗陋布衣。古代多为贫贱者所服。

    《列子·力命》:“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居则蓬室,出则徒行。” 杨伯峻 集释:“ 许慎 注《淮南子》云: 楚 人谓袍为裋。《説文》云:粗衣也。又敝布襦也。又云:襜褕短者曰裋褕。有作短褐者,误。《荀子》作‘竖褐’。 杨倞 注云:‘僮竖之褐’,於义亦曲。” 汉 贾谊 《过秦论中》:“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唐 韩愈 《马厌穀》诗:“土被文绣兮,士无裋褐。”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礼乐可也。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 周 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

引证解释

粗陋布衣。古代多为贫贱者所服。

《列子·力命》:“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居则蓬室,出则徒行。” 杨伯峻集释:“ 许慎注《淮南子》云: 楚人谓袍为裋。《説文》云:粗衣也。又敝布襦也。又云:襜褕短者曰裋褕。有作短褐者,误。《荀子》作‘竖褐’。 杨倞注云:‘僮竖之褐’,於义亦曲。” 汉贾谊《过秦论中》:“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唐韩愈《马厌穀》诗:“土被文绣兮,士无裋褐。” 清恽敬《三代因革论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礼乐可也。 夏之毋追, 殷之章甫, 周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

裋褐的国语词典

粗布做成的短衣。

裋褐的网络释义

裋褐

  • 裋褐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是对古代穷苦人穿的一种衣服的称呼,又称“竖褐”、“裋打”、“短褐”。以劳作方便为目的,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百姓最常穿着的衣服款式之一。与常服和礼服相区别。
  • 汉字详情

    shù [shu]
    部首: 525
    笔画: 12
    五笔: PUGU
    仓颉: LMRT
    四角: 312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时童仆所穿的粗布衣服

    裋,竖使布长襦。——《说文》

    襜裋,其短者谓之裋褕《方言四》

    夫寒者利裋褐。——《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衣则裋褐。——《列子·力命》

    (2) 也泛指粗布衣服

    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裋褐(粗陋布衣。古代多为贫贱者所服);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

    英文翻译

    cotton clothes of a boy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2 [客英字典] shu5 [海陆丰腔] sh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臣庾上聲合口三等ʑĭuzjyox/zjuu
    部首: 525
    笔画: 15
    五笔: HD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