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何

shú hé [ shu he]
注音 ㄕㄨˊ ㄏㄜˊ

词语释义

1.犹谁何。诘问之辞。 2.犹奈何。对付或处置。

词语解释

  1. 犹谁何。诘问之辞。

    《汉书·卫绾传》:“ 文帝 将崩时,属 孝景 曰:‘ 綰 长者,善遇之。’及 景帝 立,岁餘,不孰何 綰 。”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不问也。’ 李奇 曰:‘孰,谁也。何,呵也。’何即问也。不谁何者,犹言不借问耳。”

  2. 犹奈何。对付或处置。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始命鞍,踶鸣人立,左右驤拒,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左右相顾,莫敢孰何。”

引证解释

⒈ 犹谁何。诘问之辞。

《汉书·卫绾传》:“文帝将崩时,属孝景曰:‘ 綰长者,善遇之。’及景帝立,岁餘,不孰何綰。”
颜师古注:“服虔曰:‘不问也。’ 李奇曰:‘孰,谁也。何,呵也。’何即问也。不谁何者,犹言不借问耳。”

⒉ 犹奈何。对付或处置。

宋岳珂《桯史·义騟传》:“始命鞍,踶鸣人立,左右驤拒,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左右相顾,莫敢孰何。”

孰何的网络释义

孰何

  • 拼音:shú hé
  • 注音:ㄕㄨˊ ㄏㄜˊ
  • (1).犹谁何。诘问之辞。《汉书·卫绾传》:“ 文帝 将崩时,属 孝景 曰:‘ 绾 长者,善遇之。’及 景帝 立,岁馀,不孰何 绾 。”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不问也。’ 李奇 曰:‘孰,谁也。何,呵也。’何即问也。不谁何者,犹言不借问耳。”
  • (2).犹奈何。对付或处置。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始命鞍,踶鸣人立,左右驤拒,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左右相顾,莫敢孰何。”
  • 汉字详情

    shú [shu]
    部首: 344
    笔画: 11
    五笔: YBVY
    五行:
    吉凶:
    仓颉: YDKNI
    四角: 054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左上是“享”,左下是“羊”,表示食物是羊肉;右边是“丮”( ),表示手持。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本义:熟,煮熟)

    (2) 同本义。“熟”的古字

    孰,食饪也。——《说文》。字亦作熟。

    宰夫胹熊蹯不孰。——《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孰烂

    (4) 通“熟”。成熟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

    腥其俎,孰其俎。——《礼记·礼运》

    五谷时孰。——《礼记·乐记》

    群生而万民殖,五谷孰而草木茂。——《汉书·董仲舒传》

    (5) 庄稼丰收;五谷有收成

    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墨子》

    形容词

    (1) 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商君书·更法》

    兼权之,孰计之。——《荀子·不苟》

    宁孰谏。——《礼记·内则》

    凡虑事欲孰。——《荀子·议兵》。注:“谓精审。”

    思之未孰。——《周髀算经》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2) 又如:孰复(反复思虑);孰虑(计虑周祥);孰视(细看);孰计(考虑缜密周到);孰论(仔细辨析);孰察(仔细观察)

    代词

    (1) 谁,哪个人或哪些人

    孰不可忍也。——《论语》

    人非生而行之者,孰能无惑?——唐· 韩愈《师说》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孰能当之;孰胜孰负;孰何(谁何);孰与(与谁);孰谁(何人)

    (3) 一组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

    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孰是孰非

    (5) 什么

    与其杀是人也,宁可得此国也,甚孰利乎?——《国语·越语》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唐· 柳宗元《封建论》

    英文翻译

    who? which? what? which one?

    方言集汇

    ◎ 粤语:suk6
    ◎ 客家话:[梅县腔] shuk8 [海陆丰腔] shuk8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宝安腔] suk8 [客英字典] shuk8 [陆丰腔] shuk8 [台湾四县腔] s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殊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zjukʑĭuk
    [he]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NR
    四角: 2122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3)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4) 又如:何居(何故);何者(为什么);何意(为什么,何故);何缘(为什么)

    (5) 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6) 又如:何往;此行何去?;何从(哪里);何止(哪里止,不止)

    (7) 谁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8) 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论语》

    动词

    (1) 问,盘问,诘问

    陈列兵而谁何。——《史记·秦皇纪》

    (2) 又如:谁何(盘问是谁)

    (3) 通“诃(呵)”。谴责;呵斥

    何,与诃通。——《正字通》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新唐书》

    良将精弩寄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自冠氂缨。——《汉书·贾谊传》

    副词

    (1) 岂:怎 。如:何以这样?;几何?

    (2) 甚;多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古风》

    水何澹澹。——曹操《步出夏门行》

    语气词

    (1) 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what, why, where, which, 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o4 h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2 [陆丰腔] ho3 [沙头角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梅县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ho2 [客英字典] ho2 [宝安腔] ho2 [东莞腔] ho2
    ◎ 潮州话: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歌平聲開口一等ɣɑg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