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行刺。谓出其不意的刺杀。
《史记·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阴养壮士二十人,使 荆軻 献 督亢 地图於 秦 ,因袭刺 秦王 。”《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国 内空,而 公子光 乃令 专诸 袭刺 吴王 僚 而自立,是为 吴王 闔庐 。”
引证解释
⒈ 犹行刺。谓出其不意的刺杀。
引《史记·燕召公世家》:“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軻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闔庐。”
袭刺的网络释义
袭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从两“龙”(
)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2)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3)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4) 姓
量词
(1)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2)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3) 层,重
棺椁数袭。——《吕氏春秋》
动词
(1) 因袭,照旧搬用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韩非子·孤愤》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仍袭 秦制。——《后汉书·宦官传论》
袭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沿袭(依照旧传统办理);袭因(依照旧例);袭迹(依照前人的遗迹)
(3) 继承
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明史·职官志一》
贲瑞早已辞世, 贲玺依例袭了侯爵。——《一层楼》
(4) 又如: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职(继承官职);袭位
(5) 重复
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左传·哀公十年》。 杜预注:“袭,重也。”
(6) 又如:袭吉(卜若不吉则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袭吉”)
(7) 调合;合
天地比,齐秦袭。——《荀子》
(8) 又如:袭从(言两者相合);袭然(合一的样子)
(9) 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白虎通·诛伐》
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 魏延袭了。——《三国演义》
慧室袭月。——《战国策·魏策》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恐汉袭之。——《汉书·李广苏建》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0) 又如:偷袭;奔袭;侵袭;奇袭;夜袭;空袭
(11) 衣上加衣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12) 穿衣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13)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14) 盖
张甲乙而袭翠被。——张衡《西京赋》
(15)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16) 触及;熏染;侵袭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17)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cī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cì
动词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2)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刺 | 七賜 | 清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chieh/cieh | ts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