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词

xì cí [ xi ci]
繁体 戲詞
注音 ㄒ一ˋ ㄘˊ

词语释义

戏词 xìcí

(1) 戏曲的唱词和说白

actor’s part (lines)

词语解释

  1. 戏曲中唱词和说白的总称。

    顾晓阳 《老泥水匠》:“‘ 包拯 我今朝上了龙廷,哩格龙……’人们听到这永远只有一句的戏词,就像接收了什么信号似的,渐渐在 何爷 身边聚拢来。”

引证解释

⒈ 戏曲中唱词和说白的总称。

顾晓阳《老泥水匠》:“‘ 包拯我今朝上了龙廷,哩格龙……’人们听到这永远只有一句的戏词,就像接收了什么信号似的,渐渐在何爷身边聚拢来。”

戏词的网络释义

戏词

  • 戏词,读音为xì cí,汉语词语,指戏曲的唱词和说白。
  • 戏词造句

    他就着小菜喝着酒嘴里还腾空低声哼着两句戏词儿一副悠闲自足。
    沈耀祖差点把记得的戏词都背出来。
    两种感情的平衡是在这段戏词所属的剧情上,但仅恃剧情,则不足使之平衡。这不妨说是结构的感情,由戏剧造成的。
    赎老朽直言,付公子的唱功实在不怎么样,但戏的曲调却是圆润悦耳,宛转悠扬,尤其戏词流畅爽利,顺口押韵。
    无论是宫内外戏班,演员们一听传戏就人人自危,生怕戏中的戏词、剧情犯了圣讳,受到杖刑。
    现在的戏词,粗鄙无文,很多国家戏剧精品都是这个水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难怪观众不爱看,费劲得了奖就永远不再演出了。
    李氏听得很入神,她不懂什么是小说,也不懂什么叫文笔,甚至有些词语她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她唱过戏,知道有些戏词能唱得观众落泪,她们五姐写的故事就是能让人落泪的。脂肪颗粒。
    不错,这只是一句戏词而已,你又何必记得太清楚?
    刚被她吊起味道,她马上就不接下去说了,这样的情形不免让我想起一句戏词,这个女子不一般,那,我们的教官自我介绍一下。
    如果你忘了戏词,我就来提示你。
    老楞是村里识字最多的人,前些天乡里来宣传计划生育的戏词由他一手操办,自编自导自演,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陈铁蛋正好想不起后面的戏词,也就不再唱下去了。
    我就是状元夫人了,像戏词里面唱的那样,子衿要当一品诰命夫人!那多威风!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样式,它既有极富个性化的文学色彩,又具有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调。这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运用、戏词的结构特点及润腔的追求等方面。

    汉字详情

    xì,hū [xi,hu]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CAT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I
    四角: 7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动词

    (1) 角斗,角力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1) ——“於戏”(wū hū):同“呜呼”(wū hū)

    (2) 另见

    英文翻译

    theatrical play, s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潮州话:hi3

    宋本广韵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