袙腹

pà fù [ pa fu]
注音 ㄆㄚˋ ㄈㄨˋ

词语释义

1.亦作"袙复"。 2.挂束在胸腹间的贴身小衣,俗称兜肚,亦称抹胸。

词语解释

  1. 亦作“ 袙复 ”。挂束在胸腹间的贴身小衣,俗称兜肚,亦称抹胸。

    《晋书·齐王司马冏传》:“初, 冏 之盛也,有一妇人诣大司马府求寄产。吏詰之,妇人曰:‘我截齐便去耳。’识者闻而恶之。时又謡曰:‘著布袙腹,为齐持服。’俄而 冏 诛。” 南朝 梁 王筠 《行路难》诗:“裲襠双心共一抹,袙复两边作八撮。”一本作“ 袹复 ”。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四:“见説自能裁袙腹,不知谁更著帩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袙复”。挂束在胸腹间的贴身小衣,俗称兜肚,亦称抹胸。

《晋书·齐王司马冏传》:“初, 冏之盛也,有一妇人诣大司马府求寄产。吏詰之,妇人曰:‘我截齐便去耳。’识者闻而恶之。时又謡曰:‘著布袙腹,为齐持服。’俄而冏诛。”
南朝梁王筠《行路难》诗:“裲襠双心共一抹,袙复两边作八撮。”
一本作“袹复”。 唐段成式《嘲飞卿》诗之四:“见説自能裁袙腹,不知谁更著帩头。”

袙腹的网络释义

袙腹

  • 词语解释
  • 亦作“ 袙复 ”。挂束在胸腹间的贴身小衣,俗称兜肚,亦称抹胸。《晋书·齐王司马冏传》:“初, 冏 之盛也,有一妇人诣大司马府求寄产。吏诘之,妇人曰:‘我截齐便去耳。’识者闻而恶之。时又谣曰:‘著布袙腹,为齐持服。’俄而 冏 诛。” 南朝 梁 王筠 《行路难》诗:“裲裆双心共一抹,袙复两边作八撮。”一本作“ 袹复 ”。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四:“见说自能裁袙腹,不知谁更著帩头。”
  • 汉字详情

    [pa]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RG
    仓颉: LHA
    四角: 36202

    宋本广韵

    [fu]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TJ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AE
    四角: 78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2) 同本义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

    坤为腹。——《易·说卦传》

    入于左腹。——《易·明夷》

    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

    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

    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4) 比喻中央部分 。如:腹城(内地的城);腹居郡(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腹腴(内地富饶之区);腹民(内地的居民)

    (5) 内心

    腹诽而心谤。——《汉书·灌夫传》

    (6) 又如: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腹记(暗记在心);腹热(内心焦急);腹悲(心里暗悲);腹咏(内心歌咏);腹咒(心中咒骂)

    形容词

    厚 。如:腹坚(谓冰结得既厚且坚)

    动词

    (1) 怀抱

    先妣出入操作必腹之。——方苞《王处士墓表》

    (2) 容纳

    巴蛇腹象,足觌厥大。——柳宗元《天对》

    英文翻译

    stomach, belly, abdomen; in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f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uk7 [陆丰腔] buk7 [海陆丰腔] buk7 [客英字典] buk7 [台湾四县腔] buk7 [梅县腔] buk7 [东莞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bug5 [宝安腔] f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pĭukp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