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褂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袍服和外褂。
清 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服饰沿革》:“袍褂皆用密线缝纫,行列如绘,谓之实行。”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成亲王之袍褂》:“﹝ 成哲亲王 ﹞所御袍褂极旧,然熨贴整削。”
旧时男子所穿的长袍马褂。
曹禺 《日出》第一幕:“这一身衣服,使他显得异样怯弱、渺小,如一个婴儿裹在成人的袍褂里。”
引证解释
⒈ 袍服和外褂。 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引清昭槤《啸亭杂录·服饰沿革》:“袍褂皆用密线缝纫,行列如绘,谓之实行。”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成亲王之袍褂》:“﹝成哲亲王﹞所御袍褂极旧,然熨贴整削。”
⒉ 旧时男子所穿的长袍马褂。
引曹禺《日出》第一幕:“这一身衣服,使他显得异样怯弱、渺小,如一个婴儿裹在成人的袍褂里。”
袍褂的国语词典
男子穿著的正式礼服。即长袍外加马褂。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将蓝袍黑褂定为男子礼服之一,至今国内重要典礼仍可见。
袍褂的网络释义
袍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 战袍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 。如:袍襟(衣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u2 [梅县腔]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po2 [陆丰腔] pau3 [海陆丰腔] pau2 po2 [客英字典] pau2 [宝安腔] pau2 [东莞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 潮州话:p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袍 | 薄襃 | 並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bʰɑu | b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中式的单上衣
(2) 罩在外面的长衣。如: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小褂(中式的贴身穿的单上衣);长褂;短褂
(3) 古时军装的一种,有罩甲的短袖戎衣
(4) 清代礼服外服的名称。礼服加于袍外称外褂,短的称马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wa5 [陆丰腔] kua5 [海陆丰腔] gwa5 [客语拼音字汇] ga4 gua4 [客英字典] gwa5 [宝安腔] ga5 [梅县腔] gw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卦 | 古賣 | 見 | 佳合 | 去聲 | 卦 | 合口二等 | 佳 | 蟹 | krueh/koeh | kw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