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袴

páo kù [ pao ku]
注音 ㄆㄠˊ ㄎㄨˋ

词语释义

1.即袍绔。 2.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

词语解释

  1. 即袍绔。

    唐 薛逢 《宫词》:“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牀。”参见“ 袍絝 ”。

  2. 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岭 南首领 陈元光 设客,令一袍袴行酒。 光 怒,令拽出,遂杀之。”

引证解释

⒈ 即袍绔。参见“袍絝”。

唐薛逢《宫词》:“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牀。”

⒉ 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周岭南首领陈元光设客,令一袍袴行酒。

光怒,令拽出,遂杀之。”

袍袴的网络释义

袍袴

  • (1).即袍绔。 唐 薛逢 《宫词》:“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牀。”参见“ 袍絝 ”。
  • (2).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岭 南首领 陈元光 设客,令一袍袴行酒。 光 怒,令拽出,遂杀之。”
  • 汉字详情

    páo [pao]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QN
    五行:
    仓颉: LPR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 战袍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 。如:袍襟(衣襟)

    英文翻译

    long gown, robe, cloak

    方言集汇

    ◎ 粤语:po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u2 [梅县腔]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po2 [陆丰腔] pau3 [海陆丰腔] pau2 po2 [客英字典] pau2 [宝安腔] pau2 [东莞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 潮州话:p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襃平聲開口一等bʰɑubau
    [ku]
    部首: 525
    笔画: 11
    五笔: PUDN
    仓颉: LKMS
    四角: 3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裤的异体字) 成人满裆裤及小儿开裆裤的通称

    溪边布谷儿,劝我脱布袴。——宋· 苏轼《五禽》

    (2) 又如:袴褶(骑兵的战服);袴靴(指军服);袴口(裤口。裤管的边缘;裤管);袴子(裤子。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

    (3) 通“胯”( kuà)。臀下两大腿之间

    出我袴下。——《史记·淮阳侯列传》

    (4) 又如:袴下之辱(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受的耻辱)

    英文翻译

    pants; trousers; panties

    方言集汇

    ◎ 粤语:f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1 [客英字典] fut5 ku5 [海陆丰腔] fu5 ku5 [宝安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k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故去聲開口一等khoh/quhkʰu

    袍袴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