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服

páo fú [ pao fu]
注音 ㄆㄠˊ ㄈㄨˊ

词语释义

袍服 páofú

(1) 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robe;gown

词语解释

  1. 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宋史·职官志四》:“凡御殿、大礼前一日,请乘舆袞冕、镇圭、袍服於禁中以待进御,事已復还内库。”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冠服》:“袍服,初尚长, 顺治 之末,短才及膝,今则又没髁矣。”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明初制墨工人》:“本书( 李孝美 《墨谱》)虽刻于 明 弘治 时,工人一律 元 式方顶笠子帽。其中除二人上身赤裸,其他人都着 蒙古 人袍服。”

引证解释

⒈ 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宋史·职官志四》:“凡御殿、大礼前一日,请乘舆袞冕、镇圭、袍服於禁中以待进御,事已復还内库。”
清叶梦珠《阅世编·冠服》:“袍服,初尚长, 顺治之末,短才及膝,今则又没髁矣。”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明初制墨工人》:“本书( 李孝美《墨谱》)虽刻于明弘治时,工人一律元式方顶笠子帽。其中除二人上身赤裸,其他人都着蒙古人袍服。”

袍服的国语词典

本指宽长并有绵絮夹里的衣服。今泛称宽长衣服为「袍服」。

袍服的网络释义

袍服

  • 袍服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那个时期的袍服只是一种纳有絮棉的内衣,《释名?释衣服》: 袍,苞也。苞,内衣也。 所以穿着时必须加罩外衣。
  • 袍服造句

    真田首如飞蓬,袍服破烂地走向荒原,要去唤醒被封印的早良亲王。
    张启轻叹一声,忙接过袍服,这才发觉针脚细密匀称,竟比自己身上宫廷绣房做的还下心血,可见皇后的一片苦心。
    江宁织造负责的御用彩织锦缎,苏州织造的绫、绸、锦缎、纱、罗、缂丝、刺绣及杭州织造处织造的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
    老君赏了平和夫妻每人一套衮龙袍服,又赐平和宝剑一把,赐飞龙神针一枝,皆能取妖魔性命于千百里外,而且使用随心,变化不测。
    贞松劲柏、茂林修竹、轻烟碧柳、落叶梧桐四种木系图案以银线分别绣到一到四代弟子的纯白色袍服之上,以示区分。
    开始,袍服还只是一种纳有絮绵的内衣,故穿着时必须加罩外衣。
    闻仲悲咽泣诉,将事情的经过细细说完,三仙齐动悲声,闻仲忙取袍服所包金蛟剪放于案上,三位娘娘展开,睹物伤情,泪不能干。
    西河令丞、学宫学官等一应大小官员,早已闻知主君将至,纷然猬集衙署前,袍服济楚,肃穆恭立,一起列队迎候。
    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
    服饰中有肚兜外面穿对襟开衫和肥裤装束,交领圆领衫袍服增多,有穿斜襟短衣者,衣褶纹沟明显,常用波折纹及斜线纹,腰间束带和扎蝴蝶结,成为新的时尚。
    他的袍服雪白,一尘不染,仿佛雪海冰山中的一支腊梅,光鲜而亮丽。
    稍有不同的是,她身着的袍服之上,就连那花纹,都是可怖骇人的血红色。
    袍服紧紧包裹着全身每一寸肌肤,连面纱也垂了下来,避免炎日的煎灼。
    王元智身后跟着七百二十九名袍服冠带的道士,都是长安道观里选出来的修为高深法力高强之士,他们每人手持各色幡幢,金风吹过,大袖飘飘,经幢翻飞,甚是壮观。
    居于主位的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官员,白面黑须,仪容端正儒雅,身穿二品袍服,自然就是那位久闻大名的武德之了。
    众弟子纷纷起立,抖落袍服上土尘,紧随钜子身后,匆遽迈步而行。
    这个人果然如众匪所言,一直背对着牢门,所以很难看到庐山面目,只能看到他身着青色宽领袍服,头挽高髻,正襟危坐,如渊凭岳峙一般,巍巍不动,如同槁木。
    圣母穿的袍服,质地柔软,随着人体结构,有节奏有变化地垂下去。
    袍服式样、图案构成均与南薰殿旧藏明朝帝王像相同。

    汉字详情

    páo [pao]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QN
    五行:
    仓颉: LPR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 战袍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 。如:袍襟(衣襟)

    英文翻译

    long gown, robe, cloak

    方言集汇

    ◎ 粤语:po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u2 [梅县腔]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po2 [陆丰腔] pau3 [海陆丰腔] pau2 po2 [客英字典] pau2 [宝安腔] pau2 [东莞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 潮州话:p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襃平聲開口一等bʰɑubau
    fú,fù [fu]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SLE
    四角: 7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 服从,顺服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 佩服;信服;使信服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5)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6) 使用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7) 从事;致力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8)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9) 饮用或吞服药物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10) 担任;承当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11)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12)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13)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14) 穿着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15)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16) 佩带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17)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18) 铭记,怀念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19)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20) 任用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21) 实行;施行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22)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23) 执持 。如:服臧(持着脏物)

    (24) 得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25) 使习惯于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26) 又如:不服水土

    (27) 承受 。如:服更(承受;接受)

    (28) 遵从;遵守 。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29) 通“负”( )。负荷;驾驶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30)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31) 通“覆”( )。遮盖,掩蔽

    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名词

    (1) 衣服,服装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3) 事情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4) 服丧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5)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6)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7) 通“箙”。盛箭之器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8)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9)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11) 姓

    (12) 另见

    名词

    (1) 车厢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2) 负载;负荷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3) ——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4)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wear, d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fuk6
    ◎ 客家话:[东莞腔] fuk8 [沙头角腔] fuk8 [梅县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8 [陆丰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宝安腔] fuk8 [海陆丰腔] f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bʰĭukbiuk

    袍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