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带丑

páo dài chǒu [ pao dai chou]
繁体 袍帶丑
注音 ㄆㄠˊ ㄉㄞˋ ㄔㄡˇ

词语释义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王龙﹑《斩黄袍》中的韩龙等。

词语解释

  1.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 王龙 、《斩黄袍》中的 韩龙 等。

引证解释

⒈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王龙 、《斩黄袍》中的韩龙等。

袍带丑的网络释义

袍带丑

  • 袍带丑也称“官丑”。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之一。
  • 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棋盘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失印救火》中的王祥瑞、《斩黄袍》中的韩龙等。大都说京白,有的也说韵白。
  • 汉字详情

    páo [pao]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QN
    五行:
    仓颉: LPR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 战袍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 。如:袍襟(衣襟)

    英文翻译

    long gown, robe, cloak

    方言集汇

    ◎ 粤语:po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u2 [梅县腔]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po2 [陆丰腔] pau3 [海陆丰腔] pau2 po2 [客英字典] pau2 [宝安腔] pau2 [东莞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 潮州话:p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襃平聲開口一等bʰɑubau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

    chǒu [cho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NFD
    仓颉: NG
    四角: 17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2) 可恶

    醜,可恶也。——《说文》

    耗土之人醜。——《大戴礼记·易本命》

    姱而不醜兮。——《楚辞·橘颂》

    亦孔之醜。——《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

    (3) 又如:丑名(恶名);丑言(恶劣的话);丑攀谈(说粗俗话);丑徒(恶徒);丑语(恶劣的话。也作丑话)

    (4) 污秽

    行莫醜于辱先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注:“秽也。”

    (5) 又如:丑秽(丑陋污秽)

    (6) 众多

    醜,众也。——《尔雅》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注:“众也。”

    (7) 又如:丑虏(众多的敌人。也指丑恶的敌人);丑杂(众多杂乱)

    (8) 形貌陋劣 。如:丑露(丑陋;难看);丑状(指形貌丑陋)

    (9) 指事物不好 。如:丑田

    (10) 不光彩,可耻 。如:丑吒(丑事,不光彩的事);丑行(丑恶的行为)

    (11) 类,相同

    比物醜类。——《礼记·学记》

    获匪其醜。——《易·离》

    (12) 又如:丑夷(年辈相同、学业相等的人);丑侪(同类,等辈)

    动词

    (1) 厌恶;憎恶

    醜类恶物。——《左传·文公十八年》

    (2) 又如:丑沮(丑诋毁谤)

    (3) 侮辱;玷污

    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吕氏春秋》

    (4) 愤怒

    莫不醜于色。——《淮南子·说林》

    (5) 又如:丑诋(谩骂诋毁);丑辞(谩骂之言);丑诋(辱骂;诋毁)

    (6) 惭愧

    寡人醜乎。——《庄子·德充符》。注:“愧也。”

    (7) 又如:丑比(以曲从阿党为耻);丑剌剌(方言。羞人答答);丑辱(耻辱)

    名词

    (1) 指坏人、恶人 。如:丑逆(叛逆的人);丑徒(叛逆之徒);丑贼生(丑生。骂人的话。畜生,坏蛋)

    (2) 动物的肛门处 。如:去丑(除去动物的肛门)

    (3) 怪异之事

    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荀子·宥坐》

    (4) 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角色,扮演滑稽人物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爪形。①本义:爪 ②地支的第二位)

    (2) 地支的第二位

    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说文》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一九八五年为农历乙丑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二月

    (5) 用以纪日

    (6) 用以纪时,即早晨一时至三时

    (7) 十二生肖属牛 。如:丑肉(牛肉);丑宝(牛黄的别称)

    (8) 戏剧中的脚色名 。如:丑三(丑角戴的三绺短须);丑旦(戏剧中饰演女性的丑角)

    (9) 姓

    英文翻译

    clown, comedian; 2nd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cau2
    ◎ 客家话:[梅县腔] zhu3 chiu3 [宝安腔] cu3 (ciu3) [客英字典] chiu3 [台湾四县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东莞腔] ciu3 [海陆丰腔] chiu3 [陆丰腔] chiu3
    ◎ 潮州话:tiu2 ciu2 (thíu chhí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敕久上聲開口三等ţʰĭəuthriux/thi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