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尾

xián wěi [ xian wei]
繁体 銜尾
注音 ㄒ一ㄢˊ ㄨㄟˇ

词语释义

衔尾 xiánwěi

(1) 前后相接;紧跟

衔尾相随
one after another

词语解释

  1. 谓前后相接。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是以驘驴馲駞,衔尾入塞。”《汉书·匈奴传下》:“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颜师古 注:“衔,马衔也;尾,马尾也。言前后单行,不得并驱。”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狭逕深陘,衔尾相接。” 清 龚自珍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使与前经衔尾相承,由迹生本可乎?”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二十四只大船有时衔尾下滩,有时疏散散浮到那平潭里。”

  2. 衔尾。谓前后相连接。啣,马嚼子;尾,马尾。

    《痛史》第八回:“等了良久,方见一行韃兵,骑着马,啣尾而来。”

引证解释

⒈ 谓前后相接。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是以驘驴馲駞,衔尾入塞。”
《汉书·匈奴传下》:“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颜师古注:“衔,马衔也;尾,马尾也。言前后单行,不得并驱。”
唐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狭逕深陘,衔尾相接。”
清龚自珍《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使与前经衔尾相承,由迹生本可乎?”
沈从文《从文自传·辰州》:“二十四只大船有时衔尾下滩,有时疏散散浮到那平潭里。”
衔尾。谓前后相连接。啣,马嚼子;尾,马尾。 《痛史》第八回:“等了良久,方见一行韃兵,骑着马,啣尾而来。”

衔尾的国语词典

前后相接。

衔尾的网络释义

衔尾

  • 衔尾,xiánwěi,谓前后相接,出处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
  • 衔尾造句

    风云际会,舍我其谁,视死如归,衔尾相随!
    无论是大道通途,还是小路快捷,在他的指挥中一切了然于胸,衔尾而来一毫不差,在战局之初便已是一面倒的景象。
    军师估计也是担心一旦我们撤兵,九方会衔尾而追、长驱直入吧,呵呵,这个最坏的情况我也已经预想到了。
    胜方朝着败军背后衔尾穷追,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这样看来,"败北"一词同北方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壮健四鸟,威之武之;衔尾相属,呼之号之;举踵延颈,歌之舞之;振翼高翔,扬之奋之……”一位叫王仁湘的考古学者,曾如此描述。
    茫茫涉海,世敌诸华,风行鸟逝,倏来忽往,既饮醇醪,附同胶漆,毛裘委仞,奇兽衔尾,此又王之功也。
    郑岳衔尾相随,他包揽了袁无极的左右和后方,他负责把袁无极击伤击开的卑奴人清理掉,他挡住除正面外所有方向上向袁无极袭来的兵刃。
    终于在一个高速匝道口处等到了目标,并再次衔尾而上。
    隐形警车上的警员衔尾穷追,并通报上锋要求增援包抄。
    在这一个月中,叶藏时而扮演猎人的身份,追寻猎杀这匹头狼和它的狼群,时而又变成落荒而逃的猎物,反被狼群衔尾追捕。
    部队在行进中衔尾相随,井然有序。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众汉大怒,加快了艇子速度,衔尾追去,一边还吶喊放箭。
    夏威乃衔尾穷追,敌军宋大霈残部几全部缴械,夏威遂进占鄂城。
    衔尾蛇或者龙也出现在阿芝台达,中国和美洲土著神话里。
    探员随即衔尾徒步穷追,并通知上峰要求增援,当时一名男子驾驶四驱车,正载同女友经过现场,见警员追捕开车逃走疑犯,挺身而出自愿载同警员追截。
    风云际会,视死如归,衔尾相随,舍我其谁!

    汉字详情

    xián [xian]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Q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OPN
    四角: 21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口含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3) 怀藏

    衔之次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5) 奉接,接受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6)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7)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8) 包含,蕴含

    衔远山。——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bit; hold in mouth, bite; gag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宋本广韵

    wěi,yǐ [wei,yi]
    部首: 327
    笔画: 7
    五笔: NTFN
    姓名学:
    仓颉: SHQU
    四角: 77214

    详细解释

    wěi

    名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动词

    (1) 尾随;跟踪盯梢 。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量词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如:两尾鱼

    (2) 另见

    名词

    (1) 指马尾上的毛 。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

    英文翻译

    tail, extremity; end, 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1 mi3 [mi2] [沙头角腔] mui3 [陆丰腔] mui1 [梅县腔] mi1 mui1 [海陆丰腔] mi1 mui3 [mui2]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东莞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1 mi1 mui3 [宝安腔] m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匪微合上聲合口三等myoix/mvojm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