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隶

háng lì [ xing li]
繁体 行隸
注音 ㄒ一ㄥˊ ㄌ一ˋ

词语释义

带有隶书笔意的行书。

词语解释

  1. 带有隶书笔意的行书。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草》:“吾以 山谷 为行篆, 鲁公 为行隶, 北海 为行分也。”

引证解释

⒈ 带有隶书笔意的行书。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吾以山谷为行篆, 鲁公为行隶, 北海为行分也。”

行隶的网络释义

行隶

  • 行隶,拼音为xíng lì,汉语词语,是指带有隶书笔意的行书。
  •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li]
    部首: 807
    笔画: 8
    五笔: VI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E
    四角: 509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隶:又樆尾会意。本义:逮、捕、追及)

    (2) 同本义

    隶,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说文》

    (3) 跟从;附属

    隶而从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不隶于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隶事(以故事相互隶属)

    (5) 通“离”。流离

    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汉书·叙传·王命论》

    (6) 通“肄”

    (7) 检查

    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史记·酷吏列传》

    (8) 练习

    廼令群臣习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名词

    (1) 中囯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輿臣隶,隶臣僚。——《左传》

    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甿隶之人。——汉· 贾谊《过秦论》

    欲效野夫贱隶。——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隶。

    (2) 又如: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罚为官奴而从事劳役的人);隶仆(仆役);隶户(被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隶农(农奴,佃户,代耕农)

    (3) 特指衙役 。如:皂隶

    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即隶书(秦书八体之一。又名“八分体”。相传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简变化而成) 。如:隸絶(善于写隸书的高手);隸習(練習,演習);隸篆(隸書與小篆)

    英文翻译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jiih/jih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