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祠
注音
ㄒ一ㄥˊ ㄘˊ
词语释义
1.临时的祠堂。 2.即旅榇。指未入祖茔临时寄放在外的灵柩。
词语解释
临时的祠堂。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 元祐 六年秋旱甚,郡守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 苏軾 迎致其骨於 西湖 之行祠,与吏民祷焉。”
即旅榇。指未入祖茔临时寄放在外的灵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 萧寺 。因丧事、幼女孤儿,将欲从军死。”
引证解释
⒈ 临时的祠堂。
引宋苏轼《昭灵侯庙碑》:“元祐六年秋旱甚,郡守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苏軾迎致其骨於西湖之行祠,与吏民祷焉。”
⒉ 即旅榇。指未入祖茔临时寄放在外的灵柩。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因丧事、幼女孤儿,将欲从军死。”
行祠的国语词典
棺柩暂放的地方。
行祠的网络释义
行祠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2) 同本义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3)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4)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5) 祠禄的省称 。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动词
(1) 引申为祭祀
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
(2) 又如:祠求(祭神祈求);祠事(祭礼,祭祀之事);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英文翻译
ancestral temple; offer sacrif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2 [宝安腔] cu2 [海陆丰腔] cih2 [客英字典] cih2 [陆丰腔] cih3 [梅县腔] ze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2 [宝安腔] cu2 [海陆丰腔] cih2 [客英字典] cih2 [陆丰腔] cih3 [梅县腔] ze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詞 | 似兹 | 邪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zsi/szio | z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