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次
词语释义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赤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个等分,叫做星次。十二次的名称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
词语解释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赤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个等分,叫做星次。十二次的名称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宋书·律历志下》:“冬至在虚,则黄道弥远。东北当为黄鐘之宫,室壁应属元枵之位,虚宿岂得復为北中乎?曲使分至屡迁,而星次不改……建时亦非摄提所纪。”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星次絶 轩 臺,风衢乖 禹 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天地生植·星次》:“ 刘昭 《补汉志》,亦曰 黄帝 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 黄帝 剏之也。”参阅《汉书·律历志下》。
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每夜天文院具有无謫见云物禎祥,及当夜星次,须令於皇城门未发前到禁中。”
引证解释
⒈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赤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个等分,叫做星次。十二次的名称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参阅《汉书·律历志下》。
引《宋书·律历志下》:“冬至在虚,则黄道弥远。东北当为黄鐘之宫,室壁应属元枵之位,虚宿岂得復为北中乎?曲使分至屡迁,而星次不改……建时亦非摄提所纪。”
唐许敬宗《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星次絶轩臺,风衢乖禹服。”
宋高承《事物纪原·天地生植·星次》:“刘昭《补汉志》,亦曰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剏之也。”
⒉ 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
引宋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二》:“每夜天文院具有无謫见云物禎祥,及当夜星次,须令於皇城门未发前到禁中。”
星次的国语词典
星星运行的位次。相传为黄帝所定,分为十二等次。
星次的网络释义
星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2)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
日月星辰。——《书·尧典》
四曰星辰。——《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荀子》
(3) 又如:星筹(寿算之筹);星霜(比喻年月);星桥(神话传说中的鹊桥。也作银桥);星布(天星密布);星列(天星罗列)
(4) 星宿,中国古代指星座 。共分二十八宿(星群)。如:星宫(星神);星回(星宿回转固位。谓一年将尽);星亡(星宿隐没不见)
(5) 天文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星工(通晓星象的人);星文(星象);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
(7) 古时特指妇女装饰面颊的美容花点 。
(8) 戥、秤等衡器上记斤、两、钱的标志点 。如:定盘星;准星;秤星
(9) 夜,星夜。多用于连夜赶路 。如:星前月下(指男女幽会的时间或处所);星行(早夜急行);星步(凭星而行);星归(连夜赶回)
(10) 用以表示等级 。如:三星级饭店;五星上将
(11) 星相术 。如:星象恶曜(逢着灾星,厄运当头);星宿(列星。代指人的时运,命数);星家(通晓天文术数、算命看相的人);星宿不利(迷信指本命星不吉利);占星;星卜
(12) 某物质一小块、一小片(断)或数量很小的一份 。如:星星(一点儿;一些儿);一星半点
(13) 姓
形容词
(1) 形容多而分散的 。如:星居(分散布列);星处;零星;星弗(多而乱);星罗棋布;星离(天星分散)
(2) 斑白。多指鬓发
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宋· 王伯大《赠戴石屏》
(3) 又如:星鬓(发白的鬓发);星发(花白的头发)
(4) 事物与帝王有关的 。如:星舆;星骑;星闱(皇宫);星关(宫禁,皇居);星骑(帝王的使者)
(5) 迅速的,跟流星一样的 。如:星铄梭光(像星闪烁,像飞梭掠过。形容疾快);星驰(赶快;匆忙);星忙(匆忙);星火(火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n1 [客英字典] sen1 sin1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梅县腔] sen1 siang1 sin1 [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xin1 [海陆丰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宝安腔]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sieŋ | se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2) 同本义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
(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形容词
(1) 第二,居其次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
(3) 副,贰 。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4) 属于质量差的 。如:次品
名词
(1) 顺序,等第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2) 又如:二次曲线;次序(依次排列的顺序);次第(顺序,次序)
(3) 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如:圆锥是二次曲线
(4) ∶表示行动的回数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
(5) 又如:我回去过三次;一次就借了五十块钱
(6) 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如:旅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i4 [海陆丰腔] cih5 [梅县腔] ze5 [宝安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陆丰腔] cih6 [东莞腔] cu5 [台湾四县腔] cih5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次 | 七四 | 清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tsʰi | chiih/c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