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

xíng lǐ [xing li]
繁体 行禮
注音 ㄒ一ㄥˊ ㄌ一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行礼 xínglǐ

(1) 旧谓行婚嫁之礼。现指按一定的仪式或姿势致敬

salute

词语解释

  1. 按一定的仪式或姿势致敬。

    《礼记·曲礼下》:“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三更驾诣郊坛行礼,有三重壝墙。” 老舍 《神拳》第二幕:“老二,你叫知县来行礼,他要是不来,你不就一开头就碰个钉子吗?”

  2. 行婚嫁之礼,谓致送礼物或礼金。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薛嫂 一面教妇人拜谢了,因问官人行礼日期…… 西门庆 道:‘既蒙娘子见允,今月二十四日有些微礼过门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行礼一番,已把囊中所积束脩用个罄尽,所以也不説起做亲。”

  3. 举行婚礼。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其日因为他家成婚行礼,﹝女巫﹞也看看耍子。”

引证解释

⒈ 按一定的仪式或姿势致敬。

《礼记·曲礼下》:“君子行礼,不求变俗。”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三更驾诣郊坛行礼,有三重壝墙。”
老舍《神拳》第二幕:“老二,你叫知县来行礼,他要是不来,你不就一开头就碰个钉子吗?”

⒉ 行婚嫁之礼,谓致送礼物或礼金。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薛嫂一面教妇人拜谢了,因问官人行礼日期…… 西门庆道:‘既蒙娘子见允,今月二十四日有些微礼过门来。’”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韩子文行礼一番,已把囊中所积束脩用个罄尽,所以也不説起做亲。”

⒊ 举行婚礼。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其日因为他家成婚行礼,﹝女巫﹞也看看耍子。”

行礼的国语词典

以鞠躬、作揖等方式表达敬意。

行礼的网络释义

行礼

  • 用肢体语言表示敬意或歉意,有时也指完成某种仪式或做某件事。如行周公之礼,行贿等。
  • 行礼造句

    安排祭礼,子仪主爵,太古陪祭,诸将随后行礼。
    当表舅发现我与人交际过于随便时,建议我假期里到宾馆酒店打工当“仆欧”,体验白领圈子的言行礼仪。
    就跟在庄丁后面到了打麦场,把行礼解下来,把马拴在柳树上。
    仿效稍施一礼的吉昌,昌浩也马上低头行礼。
    提倡尊孔崇儒、施行礼法之治,基本加以否定,显然失于偏颇;新著则肯定了这些举措对于淳厚风俗、发展教育、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立论更加平允。
    那些被乱喊乱叫的儿童围住的化装的人,蒙着脸,改变了嗓子,在女主人面前鞠躬行礼,然后在房里叉开腿站着。
    台阶下众人,看来多是重要头领在前边,纷纷抱拳行礼之间趾高气扬,挺胸叠肚。
    艾德娜现在的演员们开枪杀人而不是脱帽行礼。
    杀马特头头从床上站起来,左手一招扶在胸前,右手贴在身侧,行了个很绅士的鞠躬,然后直起身说道三位新同学,你们好,我以最绅士的行礼欢迎你们。
    子奇与家女蔡昭姬姐弟情深,情投意合,之前已暗定婚约,只是尚未纳聘行礼罢了。
    在国乐声中,新郎新娘参拜天地,交拜于礼堂之前,行礼如仪。
    想到了蔡元培到北大任职的第一天时的情景,校役们依惯例排队在校门口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不想蔡元培当即也脱帽向他们鞠躬还礼。
    举凡分账、指令、告示、批驳、训令、诉讼、书信、行礼、立契、借单、合同、卜文、婚表、庙文等,皆有赖于私塾。
    克鲁看着官道上编织整齐的骑兵小队,知道那是肯定是伯爵夫人派来的,克鲁马上跳下马车,在一旁行礼。
    关河向台下台上再次行礼,便与丹青子、柳阁主和钟琴风分坐台上两边去了。
    听众皆是不胜欷嘘,看有雪行礼,无分楼上楼下,纷纷报以如雷掌声,震耳欲聋。
    行礼时盛食用的豆,天子二十六,诸公十六,诸侯十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杨木衣点燃线香钱纸,正了正衣领,然后向五帝行礼。
    郑采儿敛衽行礼,脸上笑容更显亲切,原来是孙公子、叶小姐。
    见李墨行礼,司马辰立马变得客气起来小兄弟,别客气,我的命就是你救的,以后有什么差遣,就算上刀山下火海,项昌在所不辞。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li]
    部首: 431
    笔画: 5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U
    四角: 32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方言集汇

    ◎ 粤语:lai5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啓齊開上聲開口四等lex/lejl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