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

xíng zhǐ [ xing zhi]
注音 ㄒ一ㄥˊ ㄓ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行止 xíngzhǐ

(1) 行动的踪迹

行止难测
whereabouts

(2) 行动;活动

act;move

(3) 犹言一举一动

故大英雄见得定,识得破,不偷一时之欢娱,坏自己与他的行止。——《三刻拍案惊奇》
behaviour;conduct

词语解释

  1. 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

    《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后汉书·吕布传》:“ 卓 ( 董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 布 自卫。”《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2. 偏指行动;活动。

    《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3. 犹言一举一动。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 元统 间, 杭州 盐仓 宋 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四:“ 东京 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4. 行踪。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 瑨肃 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 《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5. 品行。

    《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 、 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 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 麻从吾 ,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引证解释

⒈ 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

《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后汉书·吕布传》:“卓(董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
《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⒉ 偏指行动;活动。

《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⒊ 犹言一举一动。

晋陶潜《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陶宗仪《辍耕录·鬼爷爷》:“元统间, 杭州盐仓宋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金瓯缺》第一章四:“东京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⒋ 行踪。

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瑨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⒌ 品行。

《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张仲素、段文昌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
《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麻从吾,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行止的国语词典

前进和停止。

行止的网络释义

行止

  • 行止,汉语词汇。
  • 拼音:xíng zhǐ。
  • 释义:1. 行动的踪迹。2.行动;活动等。
  • 行止的翻译

    英语: movements, attitude, behavior, whereabouts, tracks

    行止造句

    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净;行止如法,必和礼仪;视听如教,必能受益;思想如流,必然清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化人无数,德披八方,儒家掌教端木敬德老爷子,到!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所历所有之英豪,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吾之上。
    天地之子,莫出其长,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半个月后又送走一批,至若羌城等候第二批的消息后才定行止。
    我现在只是想跟在西门吹雪的左右,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揣摩着他的境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此人不居住在神蝙蝠庄园内,虽然暂时还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行止,但此人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焉!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赵青不识张院长,识尽才子也枉然!’久闻张院长之名,今日一见,方知名不虚传!
    当然,盗墓者因文化品味的低下、鉴识眼光的鄙劣以及行止习惯之粗暴,往往导致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直接在盗墓现场或转卖途中即被破坏。
    高山仰之,景行行止。顾行止。马甲乃浮云。
    莫问问道,黑三言语放肆,行止鲁莽,必须时刻跟着它,不然它一定会闯祸。
    一支上百艘飞船组成的船队,统一号令、行止调度的诸般细琐事务实在是庞杂的很。
    妹妹过谦了,在子娴看来,妹妹果真秀净清逸、行止不俗,也难怪王爷喜欢,就是子娴看了,心里都不由叹慕几分。
    近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如彼裙钗。
    就着烈酒灌下去与他畅言起梁山人物,行止去留,义气华夏仁义忠义之风。
    其书法艺术,不为时风所囿,不为赛事所动,始终咬定经典,立根传统,海纳百川,神游八极,遂行止有度,心手相应,振笔直书,渐入“天人合一”之境也。
    惜人之行止,常与之相违,究其所以,非不知也,患得患失使然,因小而失大,虑近而弃远,人性之短矣。
    于是一边回想前几日的刺字诀,一边信手比划剑招,只觉每练一份的进步,便觉得自己十分的不足,面对那日那中年男子的神技,只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涵闸改建过程中进行止水更换时,采用该止水材料具有施工简单、快速、干扰少、投资省、止水效果好等显著优点。
    那书生自称姓扬名行文,行止间倒是彬彬有礼,不过与林飘遥话不投缘,极少搭腔。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zhǐ [zhi]
    部首: 447
    笔画: 4
    五笔: HHH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LM
    四角: 21100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动词

    (1)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副词

    (1) 仅;只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英文翻译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