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虬
繁体
蟠虯
注音
ㄆㄢˊ ㄑ一ㄡˊ
词语释义
亦作“蟠虬”。盘曲的虬龙。见“蟠虯”。
词语解释
亦作“ 蟠虬 ”。盘曲的虬龙。
《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 晋 孙惠 《楠榴枕赋》:“蜿若蟠虯,翩似駮鸖。”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苍山两蟠虬,杰势分夭矫。”
见“ 蟠虯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蟠虬”。盘曲的虬龙。见“蟠虯”。
引《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晋孙惠《楠榴枕赋》:“蜿若蟠虯,翩似駮鸖。”
宋刘弇《宿长山寺》诗:“苍山两蟠虬,杰势分夭矫。”
蟠虬的网络释义
蟠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盘曲;盘结 。如:蟠木(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蟠龙(盘旋环绕的龙);蟠虬(盘曲的虬龙);蟠蛇(盘曲的蛇);蟠幽(盘曲幽深);蟠根(盘曲的根);蟠旋(盘曲回旋);蟠结(盘曲纠结)
(2) 遍及;充满 。如:蟠满(遍及;充满);蟠极(遍及);蟠泊(充满;布满);蟠胸(满腹;广阔的心胸);蟠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充满的样子)
英文翻译
coil; coiling, curling; occupy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pun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an2 [台湾四县腔] fan1 pan1 [客英字典] pan2 fan2 [海陆丰腔] fan1 pan1 [宝安腔] pan2 [梅县腔] pan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an2 [台湾四县腔] fan1 pan1 [客英字典] pan2 fan2 [海陆丰腔] fan1 pan1 [宝安腔] pan2 [梅县腔] p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煩 | 附袁 | 並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byan/bvan | bʰĭwɐ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龙
虯,龙子有角者。从虫,按,俗字作“虬。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广雅·释鱼》。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虯,无角者螭也。”
母龙曰蛟,子曰虯,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抱朴子》
驾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
(2) 又如:虬立(如虬龙般耸立。形容恣态骁勇矫健);虬虎(龙和虎。比喻英雄豪士);虬柱(雕绘虬龙的柱子);虬龙片甲(虬龙是罕见的动物,虽是一片鳞甲,也很难得。比喻贵重的物品)
形容词
(1) 盘曲,卷曲的样子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罗邺《老将》
(2) 又如:虬眉(卷曲的眉毛);虬髯(卷曲的胡须);虬文(纠绕盘曲的花纹);虬屈(盘屈纠结的样子)
英文翻译
young dragon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