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yá chóng [ ya chong]
繁体 蚜蟲
注音 一ㄚˊ ㄔㄨ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身体作卵圆状,呈绿色、棕色或黄色,成虫多无翅。通常群体栖息于植物根、茎、叶上,以管状的口器吸取汁液维生,能使植物枯萎,被视为害虫。

词语解释

  1. 害虫名。通称腻虫。体形似虱,故旧称竹虱。生活在植物的嫩茎嫩叶间,用针状口器刺吸汁液,排泄甘液以养幼虫。种类很多,如棉蚜、麦蚜、高粱蚜、菜蚜、桃蚜、烟蚜等。其排泄的甘液,为蚂蚁所嗜,因而常得蚂蚁保护,故也称蚁牛。

引证解释

⒈ 害虫名。通称腻虫。体形似虱,故旧称竹虱。生活在植物的嫩茎嫩叶间,用针状口器刺吸汁液,排泄甘液以养幼虫。种类很多,如棉蚜、麦蚜、高粱蚜、菜蚜、桃蚜、烟蚜等。其排泄的甘液,为蚂蚁所嗜,因而常得蚂蚁保护,故也称蚁牛。

蚜虫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身体作卵圆状,呈绿色、棕色或黄色,成虫多无翅。通常群体栖息于植物根、茎、叶上,以管状的口器吸取汁液维生,能使植物枯萎,被视为害虫。蚜虫会分泌蜜汁以养幼虫,蚂蚁亦喜食此蜜汁,故有外敌袭击蚜虫时,蚂蚁会保护蚜虫,赶走外敌,此即为蚜虫与蚂蚁的共生现象。蚜虫的种类繁多,通称为「腻虫」。

蚜虫的网络释义

蚜虫

  •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
  • 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绿僵菌)。
  •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 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 蚜虫造句

    家住云景花园的退休教师刘阿姨告诉记者,豆角易受卷叶虫、豆蚜虫的危害,必须喷施农药才能消灭这些害虫。
    害虫防治主要有茄果类的烟青虫、棉铃虫、蜘蛛;豆类的豆荚野螟、蚜虫和斑潜蝇;瓜类的瓜实蝇;以及小地老虎、菜青虫、跳甲等。
    蜂蜜蚂蚁集聚蚜虫分泌的蜜露。
    及时防治烟青虫、棉铃虫、蚜虫、红蜘蛛、茶黄螨等害虫。
    这些品种使人回忆起对葡萄根瘤蚜的战争。十九世纪最后三十五年,这种小而嚼根的蚜虫给葡萄酒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小甲虫,也称为瓢虫,食蚜小,软昆虫,看起来像小粒大米。蚜虫吸果汁从园林植物,并杀死他们。
    蚂蚁把这滴蜜露舐食了,再到另一只蚜虫那里去舐食更多的蜜露。
    蚂蚁喜欢吃甜食它们常常挤一种叫做蚜虫的小虫子的液汁吃。
    蚜虫对寄主的选择主要为有翅蚜。
    碳铵作底肥明显降低了蚜虫的危害。
    气象与农业部门建议,广大农民朋友应尽早浅浇麦黄水、喷洒磷酸二氢钾,预防小麦干热风,与此同时,应留心由干热风引发的麦蚜虫。
    相比于其他花卉盆景,金银花盆景易受侵蚀的病虫害只有褐斑病、蚜虫、金银花尺蠖、豹蠹蛾、咖啡虎天牛、柳干木蠢蛾。
    韧皮部及其邻近组织是大多数蚜虫的主要取食部位。
    将健康进行到底,爱牙、爱自己,全国爱牙日,让你牙齿健康的节日,将自己保护彻底,蚜虫不见了,口气清新了,你的笑容绽放了。
    除花虫:取香烟丝放在茶杯里浸泡,再加入肥皂溶液少许,喷洒在盆花上,可杀死蚜虫。
    在树叶阴面,可以发现一簇簇叫做蚜虫的小昆虫。
    他建议,当蚜虫处于低密度时,可在田间释放瓢虫,利用瓢虫取食蚜虫的特点,消灭金银花上的蚜虫,从而减少农药使用。
    采用塑料绳吊蔓或竹竿搭架来固定植株,吊绳应两行分别向上吊,宜采用银灰色的塑料绳,有趋避蚜虫的作用;插架时不宜插人字架,应插成直立架。
    根瘤蚜;葡萄根瘤蚜一种根瘤蚜属的小昆虫,与蚜虫有亲缘关系,尤指广泛分布的、对葡萄类作物极有害的一个。
    蚜虫实在太猖狂,横钻竖蚀惹人烦,口中无味酸又胀,大家共同来反抗!牙膏牙刷打个转,酸胀口臭随之散,口味好来身体棒!祝大家爱牙日快乐!

    汉字详情

    [ya]
    部首: 603
    笔画: 10
    五笔: JAHT
    五行:
    仓颉: LIMVH
    四角: 51140

    详细解释

    名词

    蚜虫。害虫名。通称腻虫 一种害虫,生在豆类、棉花、菜类、稻、麦等的幼苗上,吸食嫩芽的汁液,能分泌一种甜液,古名竹虫,今称木虱,通称“蚜虫”

    英文翻译

    plant louse, aphid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宝安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ngra/ngeaŋa
    chóng [chong]
    部首: 603
    笔画: 6
    五笔: JHN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MI
    四角: 5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xĭwəihyoix/xvoj

    蚜虫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