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现象

hóng xī xiàn xiàng [ hong xi xian xiang]
繁体 虹吸現象
注音 ㄏㄨㄥˊ ㄒ一 ㄒ一ㄢˋ ㄒ一ㄤ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利用曲管将液体经过高出液面的地方引向低处的现象。虹吸现象应用很广。如当河流水位高出两岸农田而有堤防阻隔时,可用以越过堤防来取水灌溉农田。

词语解释

  1. 利用曲管将液体经过高出液面的地方引向低处的现象。虹吸现象应用很广。如当河流水位高出两岸农田而有堤防阻隔时,可用以越过堤防来取水灌溉农田。

引证解释

⒈ 利用曲管将液体经过高出液面的地方引向低处的现象。虹吸现象应用很广。如当河流水位高出两岸农田而有堤防阻隔时,可用以越过堤防来取水灌溉农田。

虹吸现象的国语词典

液体由高处经由倒U形弯管流入低处容器的现象。参见「虹吸作用」条。

虹吸现象造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有效避免了虹吸现象的发生并缩短了实验时间。
由于水流的虹吸现象,潜水员需要携带额外的氧气来对抗这种阻力。
停水时,因为供水管中的负压,虹吸现象更易产生。
其中,虹吸式喀斯特周期泉具有比一般虹吸现象更为复杂的机理,它对管道水流的补排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在计划制定的位置应该安装软管连接类型的反虹吸真空断路阀,以防止出现污染水反虹吸现象。
试验模拟了引水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压强和水力损失,并对虹吸现象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测试。
防火油池应进行双池设计,两池中进油口和出水口不应同高或进口低于出口,这样才能形成虹吸排水贮油现象;
为了研究开式二相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影响其工作极限——阻流现象的判据。

汉字详情

hóng,jiàng [hong,jiang]
部首: 603
笔画: 9
五笔: J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LIM
四角: 51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工声。甲骨文“虹”与杠梁、古玉璜之形相似。本义: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主虹称虹,副虹称霓)

(2) 同本义

虹,螮蝀也,状似虫。——《说文》

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列子·天瑞》

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尔雅·释天》疏

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虹女(古代把虹比作美人,故称虹霓为虹女);虹梁(形状似虹的曲梁);虹霓(即彩虹);虹霓吐颖(吐气成虹霓。形容有丰富的诗文才华)

(4) 旌旗 。如:虹采(旗子)

(5) 彩色 。如:虹旆(绘有颜色的旗帜);虹裳(彩色的衣服)

(6) 桥的代称

跨虹连绝岸,浮鼋续断航。——庾信《忝在司水看治谓桥》

(7) 通“讧”。惑乱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诗·大雅》

(8) 另见 jiàng

英文翻译

rainbow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ng2 giung1 [kiung5] [陆丰腔] fung3 [海陆丰腔] fung2 giung1 [kiung6] [客英字典] fung2 giung1 [宝安腔] fung2 [梅县腔] fung2 [东莞腔] fung2 k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公東一平聲開口一等ɣuŋghung/hung
[xi]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KEYY
五行:
仓颉: RNHE
四角: 6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及声。本义:吸气入体内)

(2) 同本义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庄子·刻意》

不食五谷,吸风引露。——《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吸呼(呼吸);吸留(變滓喘吸的样子);吸风(吸气。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亦作吸西北风。比喻挨饿);吸新吐故(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4) 张开口吸,急饮

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楚辞·九章·悲回风》

左相嵧瘤鶹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

(5) 又如:吸食(用嘴吸进);吸霞(吸食朝霞。道家用以修炼养生);吸露(吸饮露水。喻高洁)

(6) 吸取;吸收;摄取

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7) 又如:吸纳(吸收容纳);吸集(吸收汇集);吸利(搜括钱财)

(8) 引;吸引

寿峰手上就像有吸铁石一样,完全都吸到手上。—— 张恨水《啼笑姻缘》

(9) 又如:异性相吸;吸毒石(相传能治毒的药石)

(10) 通“翕”。聚合

风尘吸张。——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1) 又如:吸逮(气聚集而不绝);吸聚(翕聚,汇聚)

(12) 亲近 。如:吸习(翕习。附和亲近,习以为常)

(13) 动 。如:吸吸(摇动或移动的样子);吸淋淋(摇动的样子)

英文翻译

inhale, suck in; absorb; attract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ngap1
◎ 客家话:[梅县腔] kip7 [沙头角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海陆丰腔] kip7 s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东莞腔] kip7 [宝安腔] kip7 [台湾四县腔] kip7 sip7 [陆丰腔] g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及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hip/xypxĭĕp
xiàn [xian]
部首: 416
笔画: 8
五笔: GMQN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BHU
四角: 17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见声。本义:出现)

(2) 同本义(明显看得见)

现,俗见字。——《广韵》

东坡现右足。——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现弄(在人面前炫示自己);现化(佛教所称佛或菩萨在人间显现的化身);现示(显示)

(4) 见

帝宣,三人借袍现帝。——《三国志平话》

名词

(1) 玉光

现,玉光。——《集韵》

(2) 次于玉的石

现,石之次玉者。——《集韵》

形容词

(1) 现在,眼前

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红楼梦》

(2) 又如:现时报(现世报);现世生苗(眼前就有效益);现打不赊(犹言立即惩处)

(3) 眼前实有的;当时可以拿出的 。如:现消开割(现钱交易,银货两清);现钟弗打,倒去炼铜(现钟不打,倒去敛铜。谓舍近求远)

(4) 〈方〉∶陈旧的 。如:炒现饭;说现话

英文翻译

appear, manifest, become visib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6
◎ 潮州话:hing7(hīng) [揭阳]hêng1(heng) [潮阳]hiang7(hiāng)

宋本广韵

xiàng [xiang]
部首: 711
笔画: 11
五笔: QJE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APO
四角: 2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动词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英文翻译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ong5 siong3 [梅县腔]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6 siong3 [客英字典] siong5 [沙头角腔] siong5 [陆丰腔] siong6 [东莞腔]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 s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zĭaŋzsiangx/sz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