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帐

hǔ zhàng [ hu zhang]
繁体 虎帳

词语释义

旧时指将军的营帐。

用虎皮编成的大幄。

词语解释

  1. 旧时指将军的营帐。

    唐 王建 《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 宋 邵雍 《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虎帐夜寒心益壮,凤池波暖位犹空。” 明 钱邦芑 《送侯若孩从军》诗:“大帅 龙堆 朝卷幔,书生虎帐夜谈兵。”

  2. 用虎皮编成的大幄。

    宋 陆游 《南唐书·徐知谔传》:“一日游 蒜山 ,除地为场,连虎皮为大幄,号虎帐。”

引证解释

旧时指将军的营帐。

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 宋邵雍《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虎帐夜寒心益壮,凤池波暖位犹空。” 明钱邦芑《送侯若孩从军》诗:“大帅龙堆朝卷幔,书生虎帐夜谈兵。”

用虎皮编成的大幄。

宋陆游《南唐书·徐知谔传》:“一日游蒜山 ,除地为场,连虎皮为大幄,号虎帐。”

虎帐的国语词典

军营。

虎帐的网络释义

虎帐

  • 虎帐是词语,拼音hǔ zhàng,释义为旧时指将军的营帐。
  • 虎帐造句

    晋朝并州刺史刘琨赶到拓跋猗卢虎帐,面对拓跋猗卢,感激万分,同时恳请道“代公虎兵到此,匈奴兵马落荒而逃,刘琨不胜感激。
    但是不愿意开放雅虎帐号的营销商现在是否更不愿意这样做了?
    树林中,田虎帐下二十几个百夫长将娜扎团团围住,并威胁着说道,“你叫吧,叫得越大声,哥几个的兴趣就越高涨,哈哈哈叫吧!”。
    再加上开始建筑中的雇佣兵栖泊所,人的总称玩家就可采办陆战队科学技术升级,并且从虎帐生产收割者。
    谁人不幸的小男孩近来方才从丛林中被抓进虎帐里清扫地板,如今他正在扫雪,手都冻麻了。
    虎帐谈兵接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
    山下是天然的避风港,宋杨么起义,振虎帐之师,立鸦咀之战船,建水军之点将台,操练战船,风雪滚滚,轮橹依依,万古东南多壮观,百年豪杰几登临。
    李斌在营中同柳如是谈笑风生,好像根本没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接到另外两路人马已经到位的报告,才告辞柳姑娘步入王虎帐内。
    他把寇成、庞悦请到帅虎帐“二位,李治平有勇有谋,他挂了七天免战牌,莫非暗施诡计?我军应该如何对待,请二位出些主意。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zhàng [zhang]
    部首: 318
    笔画: 7
    五笔: MHTY
    五行:
    仓颉: LBPO
    四角: 4223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2)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帐,帱也。——《说文》

    帱谓之帐。——《尔雅》

    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何承天纂要》

    项羽晨朝上将军 宋义,即其帐中斩 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3) 又如:帷帐(帷是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帐是有顶的篷帐);帐具(陈列帷帐入筵。指备膳、帷帐和膳具);帐门(篷帐的出入口);帐下(营帐中;将帅的部下);帐内(军幕中的将佐);帐天(布篷);帐落(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殿(作为行宫的帐幕);帐幄(帐御。帷帐衣服等);帐饮(在郊野张设篷帐,宴饮送别);帐饯(设帐置酒饯行)

    (4) 蚊帐,床帐

    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释名》

    偷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淮南子》

    (5) 又如:帐檐(帐荫子。帐子前幅上端下垂如檐,用作装饰的横幅);帐钩(床帐的金属框架)

    (6) 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 。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

    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后汉书》

    英文翻译

    tent; screen, mosquito n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