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

hǔ zhǎng [ hu zhang]
注音 ㄏㄨˇ ㄓㄤˇ

词语释义

虎掌 hǔzhǎng

(1) 天南星之别名。中药

饰琥珀于虹栋。——· 李朝威《柳毅传》
arisaema tuber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arisaema tuber] 天南星之别名。中药饰琥珀于虹栋。--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虎掌(拉丁学名:Pinellia pedatisecta),英文名Tigerpalm。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近圆球形,根密集,肉质,叶柄淡绿色,肉穗花序,花序柄长直立。佛焰苞淡绿色,花果6-11月。虎掌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气味 苦、辛、有毒。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块茎有毒,含葫芦巴碱、胆碱、环二肽类成分。

虎掌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天南星科天南星属,多年生草本。叶掌状分裂,为有毒植物。花与天南星相类,其肉穗花序上部甚长,黑紫色。其根可入药。

虎掌的网络释义

虎掌 (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

  • 虎掌(学名: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近圆球形,直径可达4厘米,根肉质,叶柄淡绿色,下部具鞘;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渐尖,网脉不明显。花序柄长直立。佛焰苞淡绿色,管部长圆形,肉穗花序,附属器黄绿色,细线形,浆果卵圆形,6-7月开花,9-11月结果。
  • 中国特有,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生于林下、山谷或河谷阴湿处。
  • 该种块茎供药用,在中国医药学中有悠久的历史,虎掌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气味 苦、辛、有毒。
  •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虎掌造句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加入猪扒、黑虎掌菌及其馀杂菜于镬中,略煮。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虎掌南星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却见叶虎掌心陡然变成烙铁般赤红色,火热气劲直透而出,拍击过来。
    郡守即令部下立刻起草一份安民告示,贴于北门外,并将虎掌悬于告示旁示众。
    天竺、高良、迦南等;五是以形体为名,虎掌、狗脊、马鞭、鸟、鹅尾、鸭、鹤、鼠耳等;六是以性质为名,如狼毒、益母、不留行、骨碎补、预知子等。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zhǎng [zhang]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IPK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RQ
    四角: 905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2)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3) 脚的底部 。如:脚掌

    (4)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5) 脚 。如:鸭掌

    (6) 掌状物 。如:仙人掌

    (7)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如:这匹马该钉掌了

    (8)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如:鞋掌

    (9) 姓

    动词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2) 又如:掌嘴

    (3)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5)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6)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7)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3 [宝安腔] zong3 [客英字典] zhong3 [台湾四县腔] zong3 [梅县腔] zhong3 [沙头角腔] zong3 [陆丰腔] zhong3 [海陆丰腔] zhong3 [东莞腔] cong3 c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cjangx/tjankt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