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色

ǒu sè [ ou se]
注音 ㄡˇ ㄙㄜ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1.浅灰而微红的颜色。

词语解释

  1. 浅灰而微红的颜色。

    《红楼梦》第四六回:“他穿着半新的藕色綾袄。”《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她﹞穿着双藕色小鞋子。”

引证解释

⒈ 浅灰而微红的颜色。

《红楼梦》第四六回:“他穿着半新的藕色綾袄。”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她﹞穿着双藕色小鞋子。”

藕色的国语词典

像藕一般淡灰红的颜色。

藕色的网络释义

藕色

  • 藕色浅灰而略带红的颜色 相对于藕荷色来说更嫩一点。
  • 藕色造句

    藕色的玉臂攀着哥哥的胳膊,脑袋斜靠在哥哥的肩膀上,柳天莹慵懒的说道,“给我讲讲你是怎么过关的,好吗?”。
    半响,青年艰难抬起头终于看清了来人,像夏日的一阵凉风拂面吹来,一袭藕色轻纱长裙的少女在那里捂着嘴咯咯的笑着。
    少女翠色短衫,藕色长裤,一身山里人的短打扮,脸颊黎黑,带着常在田间劳作形成的一抹酡红,可是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灵气儿,绝非普通的山野村姑可比。
    今日裴氏着了浅青色的云锦宫装,撒花妆缎褶子裙,藕色鸳鸯戏水的鲛纱汗巾别在衣襟边儿上,发挽垂挂,唯饰两朵杏色绢花累在髻间。
    小优打开衣柜,衣柜里面衣服不多,她挑选了一套浅藕色的丝质衣裙,换好衣服再次袅袅婷婷站在镜前。
    只见一个身穿藕色纱衫的女郎,脸朝着花树,身形苗条,长发披向背心,用一根银色丝带轻轻挽住他望着她的背影,只觉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霞轻笼,当真非尘世中人。
    拖着长长地裙摆,师师慢慢走上了台阶,木质的台阶发出微弱的咚咚声,藕色的绣花鞋一下下踩着,就像踩在了她的心里。
    心心对着镜子,把头发挑到前面来。漆黑地罩住了脸,左一梳,右一梳,只是不开口。隔着她那藕色镂花纱旗袍,胸脯子上隐隐约约闪着一条绝细的金丝项圈。
    他看着一位穿着藕色衫子的歌女,作了一首《浣溪沙》。
    另外那名男修倒是没有看见什么值得他看重的人,倒是那名身穿藕色缕金纹裙的女子忽地站了起来。
    金小姐穿了件藕色旗袍,仪态典雅,微笑着说单先生夸奖了,做生意人原来就应该耳聪目明,现在能为国家做点实,当是荣幸之至的事。
    这时,一个穿着粉藕色雪纺连衣裙的女孩端来了两杯茶。
    她抬眼看去,只见那人一身嫩藕色的衣裳,头上束了玉冠,面色皎白,身形修长,倒有几分风流之态。
    门槛响动,一人当先走了进来,却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靓丽少女,柳眉杏眼,肤白高鼻,一身藕色长裙,端的秀丽异常。

    汉字详情

    ǒu [ou]
    部首: 301
    笔画: 18
    五笔: AD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QDB
    四角: 44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莲的地下茎,肥大有节,中间有管状小孔,可以吃,也可作中药

    莲实与藕。——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藕心(古代钱币名称,汉时所铸,四方而有孔,形似破藕);藕灰(藕色);藕合(藕荷);藕荷(浅紫而略带红的颜色);藕色(浅灰而略带红的颜色);藕花(即荷花)

    英文翻译

    lotus root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eu3 ngiau1 niau1 [东莞腔] ngeu3 [海陆丰腔] ngieu3 ngiau1 niau1 [客英字典] ngie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1 [梅县腔] ngeu3 [宝安腔] liu1 ng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口上聲開口一等ŋəungux/ngov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