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巴

niān bā [ nian ba]
注音 ㄋ一ㄢ ㄅㄚ

词语释义

枯萎。 精神萎靡。

词语解释

  1. 枯萎。

    《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野菜已经蔫巴了,但样子可以看得出来。”

  2. 精神萎靡。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五章三:“你这人呀,蔫巴起来跟霜打了一样;来了精神头比灌了二两黄汤还欢!”

引证解释

⒈ 枯萎。

《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野菜已经蔫巴了,但样子可以看得出来。”

⒉ 精神萎靡。

毕方锺涛《千重浪》第五章三:“你这人呀,蔫巴起来跟霜打了一样;来了精神头比灌了二两黄汤还欢!”

蔫巴的网络释义

蔫巴

  • 蔫巴,汉语词汇,俗语。
  • 注音:niān bā
  • 释义:枯萎失去水分;精神不振。
  • 蔫巴造句

    可这几天,下班过去买菜,基本都是蔫巴巴的菜,一看就连买的心肠都没了。
    法桐旁的小香樟被完全撞倒在地,看起来蔫巴巴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护住它的根部,也被搬到了工程车上。
    可以遇见,未来那朵鲜花一定是枯萎蔫巴,然后营养不良了……
    李狗蛋不由无奈一叹,一听到这《三字经》三字,就如蔫巴了的小草,没了生气。
    穆羽一直沉默着,只是背影很奇怪,一会笔直地坐着,一会像干黄瓜一样蔫巴下去,一会摇头,一会叹气。
    不过,白天的时候观风树没有丝毫的奇特之处,不高大也不特别绿,在烈日下有些蔫巴巴的。
    最要命的是机上的灯光也很暗,这就造成食材毫无光泽,食材本身的新鲜程度暂且不论,因为缺乏光照,看起来都蔫巴巴、干巴巴的,卖相太失败。
    有一次,在召开班前会时,王进东发现农民工小葛坐在椅子上,蔫蔫巴巴,起立答“到”没精打采。
    刚出家门,虽没有目睹追尾和刮擦,但间或有几辆拖车经过,拖在后面的有公交车,也有私家车,一眼瞧上去,都蔫巴巴的。
    有一阵子,这张报纸的尖锐报道引来不满,基于策略的考虑,报社要求头条作调整,头条蔫巴巴软下来,报纸就卖不动,大家都急了,纷纷责备沈颢。
    从小鬼心眼子就多,那是蔫巴蔫巴的坏;随他那个坏爹;所以就被人送了个外号,叫“小坏种”。
    王小强在自家玉米田的地头,蹲下身来,伸手抚摸着微微翻卷的颇有些蔫巴的玉米叶,就好像一个老人亲昵地抚摸孙子的脑袋。
    那年秋天,久不下雨,庄稼地表层裂缝,包谷叶子打着卷儿,蔫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
    下班买菜发现,菜都是蔫巴巴的。
    终于爬上山顶,举目四顾,是连绵不尽的土黄色山峦,因干渴而长得像侏儒的玉米苗被烈日晒得蔫巴巴的。
    云落朝玻璃窗台看了一眼,屋外阳光灿烂,晒得树叶都蔫巴巴的,九天星斗有无形剑气第一层的他已经无惧三十几度的高温,就拿了钱包出门。
    正欲起身,又蔫巴了起来师尊有命,让我静心思过。
    而且不少夜宵摊点,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食品卫生安全也不容乐观,油腻腻的桌椅、黑乎乎的洗碗水、蔫巴巴的食材,也让消夜者的权利缺乏保障。
    他指着树木周围蔫巴巴的麦苗,叹了一口气说道。
    但是老桂树有将近一半的树叶已经枯死变成了红色,剩下的绿叶和已经开出的桂花也变得蔫巴巴的。

    汉字详情

    niān [nian]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GHO
    五行:
    仓颉: TMYF
    四角: 443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枯萎

    蔫,物不鲜也。——《广韵》

    (2) 又如:让太阳晒蔫了的花;菠菜蔫了;蔫菸(衰败;枯萎);花瓶里的花蔫了

    (3) 下垂的样子

    我如今剌搭着两箇蔫耳朵。——元· 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

    (4) 比喻精神萎靡,呆滞 。如: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蔫头蔫脑(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5) 用同“嫣” 。如:蔫红(深红色。亦指鲜艳的红色为蔫,用同“嫣”)

    英文翻译

    withered, faded, decayed; calm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1 [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东莞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yan1 [宝安腔] jen1 jen2 [梅县腔] j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謁言元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ɐnqian/ian
    [ba]
    部首: 333
    笔画: 4
    五笔: C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AU
    四角: 7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词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英文翻译

    greatly desire, anxiously hop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1 [陆丰腔] ba1 [梅县腔] ba1 [东莞腔] ba1 [客语拼音字汇] ba1 [台湾四县腔] ba1 [沙头角腔] ba1 [宝安腔] ba1 [海陆丰腔] ba1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伯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pra/pe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