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著录
(1) 载录;记述收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记载;记录。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计算机术语中,著录事项在记录中的位置叫字段。
2、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同论文一样达到一定的学术层次,它的著录也应该是符合规范的。
3、在总结著录信息源的产生、特点及作用的同时,重点论述取消主要信息源的概念及有关规定的理由。
4、我专注于专题论文之出版,他著录期刊中的文献。
5、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
6、简单叙述了基于JSP的数字图书著录与检索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并介绍了该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功能及研究方案。
7、针对中文图书版本的复杂多样性,本文就一些常见且难识别的版本的认定及著录进行了探讨。
8、就随书附盘的MARC著录和管理利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提高此类文献的利用价值。
9、为此,历代许多著名收藏家,其眼力、收藏与著录总是连在一起的,这类人应称鉴藏家。
10、开发元数据是为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描述(著录)。
11、现存文献中,最早著录和评论《水浒传》的是明嘉靖时期的一批学者。
12、由于期刊自身的特点,导致提示其特征的信息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就给期刊著录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13、EAD的开发和实施是极为迅速和广泛的,它作为一种档案著录标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4、论文总结了引文统计工作及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错误的原因以及避免错误的对策。
15、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具有学术评价功能,对促进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价值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6、从用户检索和规范著录的角度出发,讨论根据文献题名的具体情况,用540字段制作必要的附加题名检索点的问题。
17、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汉魏六朝家谱的发展、形式和内容、著录和流传以及家谱对汉魏六朝社会和汉唐史学的影响诸问题。
18、对引进版西文图书的特点和编目原则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引进版西文图书的著录问题。
19、书名是图书著录的最主要内容。
20、本文阐述了引进版权的西文图书的特征及其分类归属,分析了该类图书的著录格式及管理利用方法。
21、本文就光盘出版物的国际标准号和其计算机特征项的机读目录著录方法提出一些看法的建议。
22、分析了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应归属西文图书的原因,并对此类图书的著录进行了探讨。
23、文章通过实例分析,就0-标识块部分四个相关字段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著录格式。
24、USMARC和CNMARC是美中两国各自出版物的通用标准著录格式。
25、简述了西文相关文献的著录原则,并以实例对相关文献的编目原则及编目要点进行了说明。
26、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非纸质文献激增,其中以DVD光盘居多,本文基于这一点,探讨有关DVD影像资料的标准MARC格式著录。
27、在此基础上,从编排、文献著录、坚持办刊风格、进入检索系统、缩短时滞等方面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8、第三部分为附录,包括历代书目对《中说》的著录以及各家对此书的考证。
29、本文主要介绍了书目数据库中关于题名项的著录要求,以及从采购验收到新书下库流通等工作环节中实行的三审责任制。
30、列举了我国当前机读目录格式中题名著录不统一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逐一进行了简评和分析。
著录的国语词典
记载登录。
著录的网络释义
著录
著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ù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世说新语·仇隙》
此臣素著狂直于也。——《汉书·朱云传》
(2) 又如:著海内(天下著名);昭著(明显);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显著名声的家族;使姓氏显著);著号(著名;著称)
动词
(1) 显现;显扬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功名》
病郑也。著 郑伯之罪也。——《谷梁传·僖公六年》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最著者二。——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又
华林部独著。
(3) 又如:颇著成效;著白(明白);著相(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4) 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诚已著此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灵宪》。——《后汉书·张衡传》
著书之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称为著作者。指书籍的作者);编著(参考利用已有的资料写成书)
(6) 画图
尧、 舜所以昌, 桀、 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7) 明了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庄子》
(8) 登记,记载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论游户自实》
(9) 又如: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著名(写上名字或名称);著籍(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登记在户籍上)
(10) 标出
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11) 建立;引申为成就
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12) 又如:著庸(立功);著称(命名。给予名称)
名词
(1) 作品 。如:名著(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原著(著作的原本);论著(带有研究性的著作);新著
(2) 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后汉书》
zhuó
暂无详细释义
zhe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8 tiok8 chok7 diau2 zhu5 (do3) [宝安腔] zok7 | zu5 | cok8 [台湾四县腔] cok8 tiok8 zok7 diau2 zu5 (do3) [客英字典] zhu5 | chok7 [陆丰腔] zhu6 [梅县腔] zhu5 [东莞腔] zu5 [客语拼音字汇] cog6 dau3 do3 zog5 zu4 [梅县腔] zu5
◎ 潮州话:多污3 多腰4 ,du3(tù) diêh4/dioh4(tie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除 | 直魚 | 澄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ɖʰĭo | drio/di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2) 同本义
録,金色也。——《说文》
(3)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
录,记之具也。——《广雅·释诂三》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周礼·职币》
(4) 又如:言行录;名人录
(5) 次第,次序
今大国越录。——《国语·吴语》
动词
(1) 总领
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
(2) 又如: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
(3) 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手自笔录。——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
余之手录。
(5) 又如: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
(6) 记载
《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隐公十年》
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7) 又如: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
(8) 采取
君既若见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
(10) 记;惦记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逮捕
吏录一犯夜人来。——《世说新语·政事》
(12) 收集;收藏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