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蓼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荼和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诗·周颂·良耜》:“以薅荼蓼。” 毛 传:“蓼,水草也。” 宋 杨万里 《庸言》:“圣人仁及草木,而 后稷 必薅荼蓼。”
荼味苦,蓼味辛,因比喻艰难困苦。
《后汉书·陈蕃传》:“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牀,於义不足,焉得仁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宋 王禹偁 《谢转刑部郎中表》:“伏遇皇帝陛下,祗奉顾命,钦承庆基,荼蓼之情,既遵於易月,蓼萧之泽,遂洽於溥天。”
引证解释
⒈ 荼和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引《诗·周颂·良耜》:“以薅荼蓼。”
毛传:“蓼,水草也。”
宋杨万里《庸言》:“圣人仁及草木,而后稷必薅荼蓼。”
⒉ 荼味苦,蓼味辛,因比喻艰难困苦。
引《后汉书·陈蕃传》:“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牀,於义不足,焉得仁乎!”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宋王禹偁《谢转刑部郎中表》:“伏遇皇帝陛下,祗奉顾命,钦承庆基,荼蓼之情,既遵於易月,蓼萧之泽,遂洽於溥天。”
荼蓼的国语词典
比喻处境艰苦。
荼蓼的网络释义
荼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余声。本义:一种苦菜)
(2) 同本义。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
荼,苦菜。——《尔雅·释草》
谁谓荼苦?——《诗·邶风·谷风》。传:“荼,苦菜也。”
(3) 又如:荼蓼(荼是苦菜,蓼是辛菜。皆是秽草。也用以形容处境的艰辛);荼荠(荼、荠皆菜名。荼味苦,荠味甘,因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
(4) 白色
荼首之孙。——《管子》
(5) 刘绩补注:“荼首,白首也。”
(6) 茅草、芦苇之类的小白花 。如:荼火(形容军容壮盛。荼是白色茅花,火是红色,此指白、红相间的戎装。今以“如火如荼”形容声势盛大);荼首(发白如茅花。喻白发老人);荼白(如荼之白色);荼锦(荼茅草的白花)
(7) 杂草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诗·周颂》
(8) 用同“涂”。烂泥。比喻苦难 。如:荼苦(艰苦;苦楚);荼毒生灵(荼毒生民。残害人民);荼棘(比喻遭遇极坏);荼酷(惨重的苦难)
(9) 通“涂”
况在秦陇荼炭之余,直是老臣尽效之会。——《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
天子悼兆民之荼炭。——东魏《敬史君碑》
(10) 又如:荼炭(比喻极度痛苦。通“涂炭”)
动词
(1) 借
荼,借也。——《广雅》。王念孙疏证:“荼盖赊之借字,赊荼古音相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2 [梅县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客英字典] tu2 [陆丰腔] tu3 [宝安腔]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徒 | 同都 | 定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do/du | dʰu |
详细解释
liǎo
名词
(1) 蓼属植物的泛称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
(2) 春秋古国名
(3) 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
(4) 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
(5) 古县名 。南朝梁置。在今河南省固始县
(6) 姓
lù
形容词
(1) 形容植物高大
蓼蓼者莪。——《诗·小雅·蓼萧》
(2) 又如:蓼蓼(长大的样子);蓼萧(指君王恩泽及于四海)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iau3 | luk7 [台湾四县腔] liau5 liuk8 [梅县腔] liau3 [海陆丰腔] liau6 liuk8 [客英字典] liau3 liuk8 [客语拼音字汇] lia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了 | 盧鳥 | 來 | 蕭 | 上聲 | 篠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leux/lev | l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