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茶馆。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 枣冢子巷 ﹞又投东则旧 曹门街 北山子 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喫茶於彼。”《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学对门,有个茶坊。”《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便入城来看时,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
引证解释
⒈ 茶馆。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枣冢子巷﹞又投东则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喫茶於彼。”
《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学对门,有个茶坊。”
《水浒传》第三回:“史进便入城来看时,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
茶坊的国语词典
茶馆。
茶坊的网络释义
茶坊
茶坊的翻译
茶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茶树 。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动词
饮茶;喝水 。如:茶话(饮茶谈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2 [梅县腔] ca2 [沙头角腔] ca2 [东莞腔] ca2 [海陆丰腔] ca2 [宝安腔] ca2 [陆丰腔] ca3 [客英字典]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 潮州话:dê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fāng名词 (1) (形声。从土,方声。本义: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 (2)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唐元典》 坊隅众人,慌忙拢来。——《水浒传》 (3) 又如:坊隅(街巷,街坊);坊厢(古代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坊市(街市);坊郭(城郭市街) (4) 官署名 。隋代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门下坊、典书坊等,唐以后易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5) 又如:坊局(詹事府属下的左、右春坊和司经局的合称) (6) 牌坊 。如:三元坊;贞节坊 (7) 铸造器物的土模 (8) 店铺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孟元老《东京孟华录》 (9) 又如:坊肆(商店);坊店(店铺);坊贾(书商) (10) 别屋;专用的房舍 里边有十数家,都是开坊子吃衣饭的。——《金瓶梅词话》 (11) 又如:坊子(妓院;私娼的屋子);坊陌(妓女居所名);坊曲(唐代妓女居住的地方。也指小街曲巷) (12) 古州名 在今陕西省黄陵县 (13) 另见 fáng名词 (1) 同“防”。堤防 祭坊与水庸,事也。——《礼记·郊特牲》 大为之坊,民犹逾之。——《礼记·坊记》 长城钜坊,足以为塞。——《战国策·秦策》 (2)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老残游记》 (3) 又如:染坊;粉坊;磨坊;碾坊;油坊;谷坊 动词 (1) 通“防”。防止;防范 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礼记·坊记》 (2) 另见 英文翻译neighborhood, urban subdivision; (J) priest's residence; (Buddhist) priest; boy
方言集汇◎ 粤语:fong1 f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1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宝安腔] fong1 [陆丰腔] fong3 ◎ 潮州话:何汪1(风) 何汪5(防),huang1 huang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