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访

chá fǎng [ cha fang]
繁体 察訪
注音 ㄔㄚˊ ㄈㄤˇ

词语释义

察访 cháfǎng

(1) 调查访问

inquire;investigate;look into;go about to find out

词语解释

  1. 调查访问。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朝廷选御史往究其事,以君为 湖南 安抚,至则察访利病。”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四折:“因为 李庆安 这桩事,我着 竇监 、 张弘 察访杀人贼去了。”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杨八》:“ 杨 遂孑身四处察访,竟无踪迹。”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章:“老乡长,你再调查,你再了解,你再察访,俺咋能鼓动别人来呢?”

引证解释

⒈ 调查访问。

宋范仲淹《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朝廷选御史往究其事,以君为湖南安抚,至则察访利病。”
元关汉卿《四春园》第四折:“因为李庆安这桩事,我着竇监、张弘察访杀人贼去了。”
清程趾祥《此中人语·杨八》:“杨遂孑身四处察访,竟无踪迹。”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四章:“老乡长,你再调查,你再了解,你再察访,俺咋能鼓动别人来呢?”

察访的国语词典

考察探访。

察访的网络释义

察访

  • 察访,拼音chá fǎng,是指调查访问,出自《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
  • 察访造句

    你先回去吧,明天先从这两位重要人物开始察访。
    性空或者亦被害,不知尸首藏在何方,此案须得细细察访。
    好在,王木木不过是个小木匠,想我堂堂两浙察访使,不可能怯场吧,所以,一大早,在夫人的鞭策下,上王木木的门了。
    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
    不错,我想此人一定还在城内潜伏,你回去之后好好察访,如有消息,立刻来通知我。
    他在察访中诠释道:我们研究的根基属于一种生物现象。
    两浙察访使沈括沈大人府上,风起云涌。
    你立刻去准备,我要对一期生;进行一个个察访。
    二哥察访得实,嫂嫂已是成服戴孝,兄弟只是不信。
    而接下来的重头戏,通村贯衢,漫街过道,轿夫们慢步行走,却州官察访一般大摇大摆,俗话讲“新郎官最大的官,娶亲能顶半边天。
    悟非大师听了以后,再也坐不住了,过了年之后,便到了清河,细细察访,耳闻目见之下,这才相信,西门庆苦海回头,却是个真心的。
    察访这些珍贵艺术品的下落花费了多年的时间。
    老太见白居易听她讲得很认真,不像一般的浪荡公子游山客,说不定还是一位私行察访的清官呢,何不再说点给他听听。
    莫非是大人口不应心,察访不明的处在么?
    郑某忙派人赶到居士所说的那个县里去察访,那县令果然九十岁了。
    白玉堂对他产生了怀疑,从此之后便把注意力放在了他身上,暗暗察访他的真实身份。
    一天,玄武出山,一来察访阴间善恶;二来想找个好山头登基坐殿,享受一下人间烟火。
    莫不是崔察访认为我的人不中用?
    巡视周天、专门察访人间消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急忙驾云回宫禀告。
    勿用亲去察访,凭想像叶蓝亦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他们肯定是在做着,“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

    汉字详情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fǎng [f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HS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2) 同本义

    訪,泛谋也。——《说文》

    訪,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4)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访戴(访友的代称);出访(到外国访问);回访(在对方来拜访后去拜访对方);过访(访问);走访(访问;拜访);造访(上门访问)

    (6) 寻求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寻访(寻求查访);访觅(访寻;寻找);访论稽古(探求讨论古事)

    (8) 通“方”。初始

    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汉书》

    (9) 谋议

    教之令,使访物官。——《国语》。韦昭注:“访,议也。物,事也。使议知百官之事业。”

    (10) 调查;查处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访缉(访查缉捕);访办(调查处理);访俗(察访民俗)

    英文翻译

    visit; ask, in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