臬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臲卼。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朱子语类》卷二四:“既思得此事,若不去做这事,便不熟,则臬兀不安。” 清 黄景仁 《夜闻新安江声》诗:“竹牀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引证解释
⒈ 臲卼。
引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朱子语类》卷二四:“既思得此事,若不去做这事,便不熟,则臬兀不安。”
清黄景仁《夜闻新安江声》诗:“竹牀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臬兀的网络释义
臬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箭靶
臬,射准的也。——《说文》
(2) ;引申为目标;准则
所发无臬。——张衡《东京赋》
(3) 又如:臬极(准则;标准)
(4)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陈圭置臬,瞻星揆地。——《石阙铭·序》
(5) 刑法;法度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书·康诰》
(6) 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如:臬司(官名。即元的肃政廉访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工作。后明、清的提刑按察司,也称臬司,俗称臬台或廉访);臬使(即按察使);臬府(即臬司。指肃政廉访使);臬宪(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
(7) 终极
其深不测,其广无臬。——汉· 王粲《游海赋》
(8) 安装在船侧用以支架橹的木桩
如人摇橹,臬为之碍故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5 [台湾四县腔] ngiet7 [宝安腔] ngiet7 [客英字典] ngiet7 [梅县腔] ng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齧 | 五結 | 疑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nget | ŋiet |
详细解释
wū
(1) ——“兀秃”
:同“乌涂” 。(2) 另见
wù
形容词
(1)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4)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6)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7)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8) 不够稳定 。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9)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清· 吴从先《金小品传》
(10) 昏沉 。如:兀兀腾腾(昏昏沉沉)
动词
动摇,摇晃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副词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如:兀坐(端坐)
代词
(1) 这,那 。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ut7 [海陆丰腔] ngut7 [客语拼音字汇] ngud5 [宝安腔] ngut7 [客英字典] ngut7 [台湾四县腔] ngut7
◎ 潮州话:温4,ug4(uk 旧时又音ngur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兀 | 五忽 | 疑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nguot | ŋuə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