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液

gāo yè [ gao ye]
注音 ㄍㄠ 一ㄝˋ

词语释义

1.犹膏血。脂膏与血液。 2.引申为心血。 3.犹膏雨。 4.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

词语解释

  1. 犹膏血。脂膏与血液。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2. 引申为心血。

    明 袁宏道 《慈溪钱君墓石铭》:“温然而煦育耶,唯先公之膏液也。”

  3. 犹膏雨。

    《文选·左思<蜀都赋>》:“虽星毕之滂沲,尚未齐其膏液。” 张铣 注:“凡月附於毕星则雨,虽其滂沲,终不可齐此之膏液。”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二:“膏液乍霑洒,草木生新香。”

  4. 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正犹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鲜能知之者,所以为凡民之所归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膏液》:“草木之实,其中韞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引证解释

⒈ 犹膏血。脂膏与血液。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⒉ 引申为心血。

明袁宏道《慈溪钱君墓石铭》:“温然而煦育耶,唯先公之膏液也。”

⒊ 犹膏雨。

《文选·左思<蜀都赋>》:“虽星毕之滂沲,尚未齐其膏液。”
张铣注:“凡月附於毕星则雨,虽其滂沲,终不可齐此之膏液。”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二:“膏液乍霑洒,草木生新香。”

⒋ 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

元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正犹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鲜能知之者,所以为凡民之所归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草木之实,其中韞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膏液的网络释义

膏液

  • 指半凝固态的液体。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
  • 汉字详情

    gāo,gào [gao]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YPKE
    五行:
    仓颉: YRB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如:润肤膏;唇膏

    形容词

    (1) 肥沃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gào

    动词

    (1) 润泽,滋润 。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如:膏墨

    (5)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g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go1 go2 [客英字典]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go1 go2 [陆丰腔] go1 [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
    [ye]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YW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YOK
    四角: 30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夜声。本义:汁,流质)

    (2) 同本义

    液,汁也。——《字林》

    人有精气津液。——《素问·调经论》。注:“精之渗于空窍,留而不行者为液也。”

    鼻出清液。——《素问·腹中论》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唐· 李白《古风》

    (3) 又如:泪液(眼内泪腺分泌的无色透明液体);胃液;津液;唾液;溶液

    (4) 在动物或植物体内的非固态物质 。如:体液;脑脊液;细胞内液

    动词

    (1) 冰冻融解;溶化

    渔兮其若冰之液者,不改积藏。——《文子》

    每至正月,烧去枯叶。地液辄耕垅。——《齐民要术》

    (2) 又如:液液(融解的样子;津润的样子);液蹣(脂液流出)

    (3) 浸渍

    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周礼》

    (4) 润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

    (5) 渗漏

    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于土,食于土,故埏埴以为器。——《尉缭子》

    英文翻译

    sap, juice, liquid, fluid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ji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e2 yid6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东莞腔] jit8 [梅县腔] ye.2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ekjĭɛk

    膏液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