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使

tuō shǐ [ tuo shi]
繁体 脫使
注音 ㄊㄨㄛ ㄕˇ

词语释义

犹倘使。表示假设。

词语解释

  1. 犹倘使。表示假设。

    宋 苏舜钦 《难易言》诗之二:“脱使擿丸下峻坂,未若以财而发身。”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唐子西 云:‘脱使真能去穷鬼,自量无以致钱神。’”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除夕奏凯》:“脱使群起疑惧,鋌而走险,为 张 逆添羽翼,与四城为劲敌矣。”

引证解释

⒈ 犹倘使。表示假设。

宋苏舜钦《难易言》诗之二:“脱使擿丸下峻坂,未若以财而发身。”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唐子西云:‘脱使真能去穷鬼,自量无以致钱神。’”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除夕奏凯》:“脱使群起疑惧,鋌而走险,为张逆添羽翼,与四城为劲敌矣。”

脱使的网络释义

脱使

  • 脱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uō shǐ,指倘使,表示假设。
  • 汉字详情

    tuō [tuo]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UK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CRU
    四角: 78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肉,兑( duì)声。本义:肉去皮骨)

    (2) 同本义

    脱,消肉臞也。——《说文》

    肉去骨曰脱。——《尔雅》

    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礼记·内则》

    其状若脱。——《列子·天瑞》

    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离;脱离

    则脱然愈。——《公羊传·昭公十九年》。注:“疾除貌也。”

    言脱于口。——《管子·霸形》

    蠃蚌脱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鱼不可脱于深渊。——《韩非子·喻老》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4) 又如:脱祸(摆脱祸害);脱了干系;脱凡(脱离凡俗);脱尸(灵魂脱离尸体);脱出(离出);脱清(脱离干系);脱卯(榫头离开卯眼);脱难(脱离患难)

    (5) 脱落;掉落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宋· 苏轼《后赤壁赋》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6) 又如:脱羽;脱毛;脱叶

    (7) 脱下,取下

    脱衣就功。——《国语·齐语》

    虎贲之士脱剑。——《孔子家语·辨乐》

    揽裙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脱我战时袍。——《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脱械居监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脱巾(脱下头巾);脱白(脱去白衣,进入仕途);脱肩(脱衣露肩);脱械(去掉刑具);脱脚(脱去鞋袜);脱褐(脱去粗衣);脱素穿色(脱掉白色的孝服,换上艳丽的服装。表示守孝期已过);脱白挂绿(脱去便装,换上官服。指已登科及第);脱剥(脱掉;剥去)

    (9) 逃

    幸得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度不得脱。——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脱京口。

    脱笼之鹄。——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脱人于死。——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脱去(逃走);脱走(脱身逃走或隐遁);脱免(脱身免祸或免灾);脱命(脱逃得命);脱监(脱狱。越狱);脱樊(逃出樊笼);脱网(漏网,逃脱);脱窜(逃窜);脱归(脱身逃归);脱放(放走;释放)

    (11) 失去;散落,缺漏

    脱去章句,是以难知。——《抱朴子·钧世》

    (12) 又如:脱气(泄气;没出息);脱光(日月失去光辉);脱色(失色);脱简(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脱角(折脱兽角)

    (13) 把东西变卖出去或把货物推销出去 。如:脱售(将货物脱手售出)

    (14) 照着描画;临摹

    彩笔描画我娘形,像貌仪容脱似真。——王仲文《王祥卧冰》

    (15) 过去

    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庄子·天道》

    (16) 欺骗 。如:脱嘴落须(说话不顾事实,胡编乱造);脱天漏网(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事);脱赚(欺骗甩脱)

    (17) 冒出,说出

    颖脱而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名词

    (1) 指病情突变、阴阳相离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及其症候

    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临证指南医案·脱》

    (2) 又指中风脱证

    凡中风昏倒,…最要分别闭与脱二证明白。——《医宗必读》

    副词

    (1) 表示频度,相当于“偶尔”

    事既未然,脱可免祸。——《后汉书》

    (2) 表示推断,相当于“或者”

    脱时过,止寒温而已。——《世说新语》

    连词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

    脱获回耗。——唐·李朝威《柳毅传》

    (2) 如:脱使(犹倘使。表示假设);脱或(倘或);脱若(倘若)

    形容词

    (1) 洒脱;放任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诗·召南·野有死麇》

    则脱然而喜矣。——《淮南子·精神》

    (2) 又如:脱然(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样子);脱直(爽快,耿直)

    (3) 疏忽,轻漫

    无礼则脱。——《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入险自脱。

    英文翻译

    take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tyu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ot7 [宝安腔] tot7 [陆丰腔] tot7 [东莞腔] tot7

    宋本广韵

    shǐ [sh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GK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JLK
    四角: 252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4)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6) 致使;让;叫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8) 运用;使用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9)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10) 使唤;役使;支使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商君书·外内》

    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

    况于使之者乎。——《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12) 耍弄;玩弄 。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风骚;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13) 出使

    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4)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15) 放纵,任性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16)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17) 可以,行 。如:使的(可以)

    (18) 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名词

    (1) 使者

    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3) 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4) 佣人;奴仆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5)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6)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如:节度使;转运使

    (7) 姓

    (1) 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 清· 刘开《问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英文翻译

    cause, send on a mission, order; envoy, messenger, ambassador

    方言集汇

    ◎ 粤语:sai2 si2 si3
    ◎ 客家话:[梅县腔] se3 se5 [客语拼音字汇] si3 [客英字典] sii3 [东莞腔] su3 [海陆丰腔] sii3 sii6 [台湾四县腔] sii3 sii5 [沙头角腔] su3 [陆丰腔] sii3 [宝安腔] su3
    ◎ 潮州话:sai2 s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踈士上聲開口三等ʃĭəsrix/sh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