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劳动

nǎo lì láo dòng [nao li lao dong]
繁体 腦力勞動
注音 ㄋㄠˇ ㄌ一ˋ ㄌㄠˊ ㄉㄨ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脑力劳动 nǎolì láodòng

(1) 精细的、有目的的、有训练的心理活动

那种若没有它任何哲学家都无从工作的基本的脑力劳动
brainwork

(2) 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如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以及从事政治、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活动

脑力劳动者
mental work

词语解释

  1. 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如从事政治、文化、科学研究,组织生产,管理经济等活动均是。

    邓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是脑力劳动。”《文汇报》1984.12.22:“脑力劳动有其特殊性、连续性,并不是那么轻快不费力。”

引证解释

⒈ 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如从事政治、文化、科学研究,组织生产,管理经济等活动均是。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是脑力劳动。”
《文汇报》1984.12.22:“脑力劳动有其特殊性、连续性,并不是那么轻快不费力。”

脑力劳动的网络释义

脑力劳动

  • 脑力劳动(mental labour),与“体力劳动”相对。以脑力消耗为主的劳动。其特征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中运用的是智力、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故亦称“智力劳动”。是质量较高的复杂劳动。劳动中体力受脑力的支配,脑力以体力为基础,劳动是二者的结合。体力和智力是劳动力素质的两个不同方面。脑力劳动主要体现于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能和经验。智力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和创造性,容量极大,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和积累性。脑力劳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很早就已发生。但是,当社会生产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规模生产时、生产过程依然服从于劳动者的直接技巧时,科学也没有发展成为同劳动相分离的独立力量,因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没有明显的分野。
  • 脑力劳动造句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能学好的。
    他从事的是脑力劳动。
    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已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能文能武的脑力劳动者。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不能学好的。
    纯脑力劳动,楼主即使不喜欢也看看吧,也许以后能用上。
    爱情是一种脑力劳动,婚姻是一种体力劳动。
    以脑力劳动或知识为基础的产业被称为第四产业。
    科学是脑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产物;而诗歌只能看成是它的消遣。弗兰西斯·培根。
    房事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
    这里还应改变一种错误的观念,似乎某些男性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或者领导干部,就应当是"自命不凡",应当"清高",可置家事于不顾,否则就会影响他的事业。
    劳动是人类的灵魂,无论是体力与脑力劳动,都是最光荣的!不劳动可耻!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祝你天天有耕耘天天有收获。劳动节快乐!
    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
    失眠症主要在脑力劳动者中多发,像企业领导、机关干部、财会人员、教师等长期压力过大或精神过劳者容易失眠。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后工业社会,闲暇时间增多,娱乐健康的体育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选择。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痛苦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一份好的笔记一定凝聚了他的思维,在记的过程中,他要区分主次、决定取舍、遣词选字,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汉字详情

    nǎo [nao]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YBH
    五行:
    仓颉: BYUK
    四角: 702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脑髓)

    (2) 同本义

    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

    蹙于(脑)而休于气。——《考工记·弓人》

    其荣发也。——《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

    人精在脑。——《春秋元命苞》

    晋侯梦与 楚子搏,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 形状或颜色像脑髓的东西 。如:豆腐脑儿

    (4) 头部

    云台之高,堕者拆脊碎脑。——《淮南子·俶真》

    (5) 又如:脑箍(用刑时套在头上的刑具);脑揪(揪住头发);摇头晃脑;脑瓜;脑杓(头的后部);脑后(头的后部)

    (6) 脑力 。如:脑气(犹脑力。亦指智慧);脑精(脑力的精髓)

    (7) 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 。如:樟脑;薄荷脑

    英文翻译

    brain

    方言集汇

    ◎ 粤语:nou5
    ◎ 潮州话:nau2

    宋本广韵

    [li]
    部首: 217
    笔画: 2
    五笔: L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
    四角: 40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动词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词

    (1)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英文翻译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客家话:[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
    ◎ 潮州话:lag8 (lâk 旧时:lâ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林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ləklik/liok
    láo [lao]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APL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BKS
    四角: 44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2) 同本义

    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庄子》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劳心焦思(苦思苦想);劳民(劳役人民);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劳师(使军队劳累;劳军)

    (4) 烦劳;麻烦

    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巴金《家》

    (5) 又如:劳尊(表示客气的敬词。劳驾);劳扰(烦劳打扰)

    (6) 慰劳

    公劳之日。——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莫我肯劳。——《诗经·魏风·硕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7) 又如:劳农(慰勉农耕);劳赐(慰劳赏赐);劳兵(慰劳军队)

    (8) 耗损 。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9) 忧愁;愁苦

    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10) 又如:劳人(劳苦忧伤之人);劳结(郁结。指积在心中的忧思)

    (11) 通“捞”。夺取

    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管子·小匡》《方言》注:“捞,取也。古无捞字,借劳为之。”

    形容词

    (1) 劳累,疲劳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五蠹》

    (2) 又如:劳碌(劳苦忙碌);劳佚(劳苦与安佚);劳倦(劳累疲倦);劳烦(劳累麻烦);劳竭(疲劳枯竭)

    (3) 辛苦;费力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劳谦(勤劳谦虚);劳谦日昃(恭谨勤劳,直到太阳偏西);劳劳扰扰(忙忙碌碌)

    名词

    (1) 劳绩,小功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又口舌为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劳伐(功劳,功绩);劳效(功效;功绩);劳烈(劳绩;功业)

    (3) 泛称一般的操作,工作 。如:劳作(劳动;工作);劳事(劳动操作之事);劳烈(劳绩;功业)

    (4) 劳动者 。如:劳资关系;劳歌(劳动者之歌)

    (5) 疾病 。如:劳复(大病初愈,气血尚虚,若劳累过度,容易复发)

    (6) 通“耢”。摩田农具

    劳亦再遍。——《齐民要术·耕田》

    英文翻译

    labor, toil, do manual 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 潮州话:lau5 lau3

    宋本广韵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