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著名的世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比水》:“又有石庙数间,依于墓侧,栋宇崩毁,惟石壁而已,亦不知谁之胄族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宝亮》:“ 释寳亮 本姓 徐 氏,其先 东莞 胄族。”
引证解释
⒈ 著名的世族。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比水》:“又有石庙数间,依于墓侧,栋宇崩毁,惟石壁而已,亦不知谁之胄族矣。”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四·宝亮》:“释寳亮本姓徐氏,其先东莞胄族。”
胄族的网络释义
胄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胄”古有两个字。小篆字形从肉,由声。本义:头盔)
(2) 同本义
胄,兜鍪也。从月,由声。——《说文》
离为甲胄。——《易·说卦》
惟甲胄起戎。——《书·伪说命》
贝胄朱綅。——《诗·鲁颂·閟宫》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冠軸(胄)带剑。——《荀子·议兵》
铠胄皆镔铁。——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甲胄
(4) 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 徐州。——《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帝室之胄。——《三国志·诸葛亮传》
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5) 又如:胄子(帝王或贵族的长子);胄监(国子监);胄阀(家世门第)
(6) 泛指世系
岂孤人之能胄。——《遂志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u5 diu3 [宝安腔] ciu3 [海陆丰腔] ciu6 diu3 [客英字典] ciu5 (diu3) [梅县腔] c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胄 | 直祐 | 澄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driuh/diow | ɖʰ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族 | 昨木 | 從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dzʰuk | zuk/dz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