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聚敛
(1) 课重税来搜刮(民财)
词语解释
谓急于敛取赋税。聚,通“ 骤 ”。
《论语·先进》:“ 季氏 富於 周公 ,而 求 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刘宝楠 正义:“ 胡氏 绍勋 拾义,解聚字为骤,谓急於敛取。”
犹收集。
《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八曰臣妾,聚敛疏材。” 郑玄 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遗 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唐 柳宗元 《辨<文子>》:“不知人之增益之歟?或者众为聚敛以成其书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同伴中有人发起聚敛实物果品,赠给二等三等舱里那些穷苦旅客的孩子。”
搜刮财货。
《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晏子春秋·问上五》:“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 宋 苏轼 《思治论》:“文吏之所至,则治刑狱;而聚敛之臣,则以货财为急。”《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紂王 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 桀 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己居 尧 、 舜 、 汤 、 文 之美名,而使佞幸小人间接以行其聚敛,其酷有甚于加税开矿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兵甲器仗、宫闱仓库等哪一样不是从老百姓那里聚敛来的?聚敛时有多少吏人能不用‘鞭挞’?”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禅宗》:“ 唐 代遭遇了‘ 安 史 之乱’,统治阶级为了应付军费,多方聚敛。”
引证解释
⒈ 谓急于敛取赋税。聚,通“骤”。
引《论语·先进》:“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刘宝楠正义:“胡氏绍勋拾义,解聚字为骤,谓急於敛取。”
⒉ 犹收集。
引《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八曰臣妾,聚敛疏材。”
郑玄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唐柳宗元《辨<文子>》:“不知人之增益之歟?或者众为聚敛以成其书歟?”
冰心《寄小读者》十八:“同伴中有人发起聚敛实物果品,赠给二等三等舱里那些穷苦旅客的孩子。”
⒊ 搜刮财货。
引《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
《晏子春秋·问上五》:“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
宋苏轼《思治论》:“文吏之所至,则治刑狱;而聚敛之臣,则以货财为急。”
《封神演义》第九八回:“紂王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己居尧、舜、汤、文之美名,而使佞幸小人间接以行其聚敛,其酷有甚于加税开矿者。”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兵甲器仗、宫闱仓库等哪一样不是从老百姓那里聚敛来的?聚敛时有多少吏人能不用‘鞭挞’?”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禅宗》:“唐代遭遇了‘ 安史之乱’,统治阶级为了应付军费,多方聚敛。”
聚敛的国语词典
收集。
聚敛的网络释义
聚敛
反义词
聚敛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6) 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动词
(1)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3)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5)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6 [陆丰腔] ci6 [沙头角腔] ci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客英字典] ci5 ci1 [梅县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聚 | 慈庾 | 從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zyox/dziuu | dzʰ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佥( )。本义:收集,聚集)(2)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敛,收也。——《说文》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敛赀财以送其行。——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4) 收获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5) 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6) 征收
豹因重敛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邺三老、 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稍敛众以去。——明· 高君《书博鸡者事》
成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8) 收缩;退缩
秦、 楚合而为一以临 韩, 韩必敛手。——《史记·春申君列传》
(9) 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10) 停止 。如: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11) 入殓
衣尸棺曰敛。——《释名·释丧制》
敛般,请以机封。——《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
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后汉书·周磐传》
醵金为敛。——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又如: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13) 收敛,约束言行
为敛威去。——清· 张廷玉《明史》
(14) 又如: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15) 整肃;整理
诸侯敛衽。——桓宽《盐铁论》
(16) 又如: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名词
赋税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娜奄2 [潮州]罗奄2 ,niam2 [潮州]liam2 [澄海]nia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