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

sàn fà [san fa]
注音 ㄙㄢˋ ㄈㄚ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 sàn fà ] :

〈动〉披散着头发。

[ sàn fā ] :

1.发出。2.分发

词语解释

  1. 分发;发出。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四五:“这些传单,在各个 中国 饭店里散发。” 徐迟 《我们这时代的人·草原上的钻机》:“由于日晒风吹,她的脸色殷红,散发着康健的气息。” 巴金 《爝火集·一颗红心》:“我忘了 林彪 和‘四人帮’在人们身上制造的内伤还在溃烂,他们散发的毒气还在毁坏人们的健康。”

  2. 披散头发。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髮乘夕凉,开轩卧閒敞。”

  3. 喻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后汉书·袁閎传》:“ 延熹 末,党事将作,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一:“不如归蓬门,散髮自閒适。”

散发造句

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散发出阵阵芳香。
有人在街头散发商品广告。
果园里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油菜,翠生生的,散发着清香。
邻居王大嫂整天披头散发,从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西湖公园里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散发出扑鼻的芬芳。
就是再着急,也不能披头散发地来上课。
小贩忘情地闻着“肉汤”散发的香味,满怀期盼地舔着嘴唇,这副模样让饥肠辘辘的村民们打消了疑虑。
奶奶房间里盛放的茉莉花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传说革命者涌进工厂里散发传单,这事弄得满城风雨。
一粒金子,可以悄无声息地在风沙中消磨掉,也可以散发出耀眼光芒。
花坛里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
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散发出阵阵清香。
鬼屋里面好多披头散发的怪物,活灵活现,虽然明知是假的,还是让人毛骨悚然。
两位剑客互相对峙,目光如炬,全身散发出杀气。
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香味。
商店里,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散发着芳香。
雨后的田野,散发着一股泥土的清香。
我们在校门口散发宣传单。
秋天,山野里散发出果实的芳香。

汉字详情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
fā,fà [fa]
部首: 228
笔画: 5
五笔: NT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KE
四角: 23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 放箭)

(2) 同本义

發,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4) 出发;上路

发,去也。——《广雅》

履我发兮。——《诗·齐风·东方之日》

朝发枉诸。——《楚辞·离骚·涉江》

顷之未发。——《战国策·燕策》

卿与子敬、 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兰舟催发。——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发足(起程,出发)发程(起程,上路;动身启程);发逐(出发追逐);发迈(出发远行)

(6) 打开;开启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发日(公文的启封日期);发书(拆开诏书或书信)

(8) 征发;征调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9) 又如:发召(征调);发调(征调);发徭(征派徭役)

(10) 发生;发出

使人发书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发念(萌生念头);发意(产生某种意念);发兴(发生)

(12) 发布;宣告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遂发命,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发政(发布政令)

(14) 抒发;发泄

发狂吟。——《三国演义》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5) 又如:发郁(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发忿(发泄愤恨的情绪);发挥(抒发)

(16) 派遣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二世元年四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17) 又如:发师(派遣军队、出兵);发导(派遣向导)

(18) 挖掘

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发冢(掘墓);发硎(发掘整理);发揭(发掘,揭开)

(20) 花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发秀(开花);发彩(指开花)

(22) 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发五十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3) 又如:发电报

(24) 因得到大量财富而兴旺 。如:暴发(突然发财得势)

(25) 发酵,膨胀 。如:面发了;发一发干菜

(26) 卖出 。如:发兑(批发;卖出);发脱(卖出;打发;除去)

(27) 繁育;生长 。如:发孚(发芽);发鲜(发芽);发荣滋长(草木繁茂的萌发生长)

(28) 施行;开始 。如:发头(开始;起头);发讲(开始讲解);发始(开始);发严(开始严阵待命)

(29) 阐发 。如:发微(阐发微妙之处);发义(阐发义理);发题(阐发题意);发蕴(阐发奥秘之情)

(30) 显现;显露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宋· 欧阳修《秋声赋》

(31) 又如:发色(呈现色彩);发迷(显现迷惘的神情);发梦(显现梦境)

(32) 表现 。如:发华(表现出文彩);发威(显示威风);发藻(显示文采)

(33) 散发;发给 。如:发越(散发,播散);发辉(散发光辉)

(34) 举事;发难 。如:发谪(举发;谴责);发衅(挑起争端);发举(兴起,举事)

(35) 倡始;提出 。如:发端

(36) 启发;开导 。如:发悟(启发使领悟);发机(启发机杼。多指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37) 提拔;举荐 。如:发困(举荐处于困境的人);发荐(发迹,被荐举)

(38) 传扬;张扬 。如:发闻(传播;显扬;传扬名声);发德(使道德显扬)

(39) 揭露;暴露

(40) 又如:发奸(揭发坏人坏事);发潜(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发举(揭发,检举)

(41) 点燃;燃烧起来 褺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42) 又如:发爨(烧火做饭);发薪(点燃柴草)

(43) 疾病发作 。如:发脾寒(患疟疾病);发痧(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

(44) 制作;拟定 。如:发天葩(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45) 歌唱;表演;演奏 。如:发调(发出曲调);发猛(高亢清扬的乐声);发梁(歌声绕梁不绝)

(46) 感到 。如:发虚(饿得发慌);发软;发晕

(47) 行动 。如:发止(行止;进退);发乔(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

(48) 发源;发端 。如:发轸(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发岁(一年起始)

(49) 发性,使性子 。如:发业(发怒;作孽);发村(撒野;发脾气);发野(撒野;蛮不讲理)

(50) 流露感情 。如:发中(发自内心)

(51) 通“拨( )”。除去;错乱

居干之道,菑栗不迤,则弓不发。——《周礼·考工记·弓人》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52) 通“法”。效法,遵守

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管子·任法》

〈量>

(1) 在小武器打靶比赛中每个射手规定的发射次数 。如:一次20发

(2) 计算子弹、炮弹的单位。如:一发炮弹

(3) 另见 fà;fèi

名词

(1) 头发,人头上的毛 ?

巽为寡发。——《易·说卦》

其华在发。——《素问·大节藏象论》

穷发之下。——《庄子·逍遥游》

束发而就大学。——《大戴礼记·保傅》

结发成夫妻。——《苏武古诗》。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2) 又如:理发;脱发;怒发冲冠(形容怒极)

(3) 草木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

山以草木为发。——《地理书》

(4) 通“旆( pèi)”。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荀子·议兵》

(5) 另见 fā;fèi

fèi

动词

(1) 通“废”。崩坏;停止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

君夜发不可以朝。——《晏子春秋》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2) 又如:发药(停止用药)

(3) 另见 fā;fà

英文翻译

issue, dispatch, send out;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宋本广韵

散发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