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

bà le,bà liǎo [ba le,ba liao]
繁体 罷了
注音 ㄅㄚˋ ˙ㄌㄜ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 bà le ] :

(助)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思:这不算什么,表达心意~。


[ bà liǎo ] :

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不深究的意思;算了:他不愿参加也就~。


词语解释

  1. 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他委实不肯便罢了,教我怎生断理?”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他把我嘲,难恕饶,你説与我知道,怎肯干休罢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不説你也罢了,你还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 刘大白 《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罢了;剩下这没饭吃没屋住的人们,是洪水底洪恩吗?”

  2. 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

    《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隻大虫来, 武松 道:‘阿呀!我今番罢了!’”

  3. 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犹言难住。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可就罢了我了!慢説我没有这样的家当,便有,我也不肯这样做法。”

  4. 助词。犹便了,就是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

    《西游补》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罢了,千万替我谢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官人 还问我姐姐。你只打点迎亲罢了。”《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

  5. 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如此而已”,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

    《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相信写了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写出这些罢了。”如:他不会真的打你,无非吓唬吓唬你罢了。

  6. 叹词。犹言完了。

    《西游记》第二三回:“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罢了!我上了这小畜生的当了!”

引证解释

⒈ 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他委实不肯便罢了,教我怎生断理?”
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他把我嘲,难恕饶,你説与我知道,怎肯干休罢了?”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不説你也罢了,你还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
刘大白《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罢了;剩下这没饭吃没屋住的人们,是洪水底洪恩吗?”

⒉ 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

《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隻大虫来, 武松道:‘阿呀!我今番罢了!’”

⒊ 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犹言难住。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可就罢了我了!慢説我没有这样的家当,便有,我也不肯这样做法。”

⒋ 助词。犹便了,就是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

《西游补》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罢了,千万替我谢声。”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官人还问我姐姐。你只打点迎亲罢了。”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

⒌ 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如此而已”,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

《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相信写了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写出这些罢了。”

如:他不会真的打你,无非吓唬吓唬你罢了。

⒍ 叹词。犹言完了。

《西游记》第二三回:“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罢了!我上了这小畜生的当了!”

罢了的国语词典

仅此而已。

如:「这不过是停电罢了,不要紧张!」、「只是个门房罢了,就如此嚣张!」

罢了的网络释义

罢了

  • 1.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
  • 2.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
  • 3.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犹言难住。
  • 4.助词。犹便了﹐就是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
  • 5 陕西方言,表示不难,比较容易(ba le)。
  • 罢了造句

    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
    这些无聊的应酬之作,毫无真情,只是无病呻吟罢了!
    生老病死,自然之理,所谓长生不老,不过是一种希望罢了。
    他们的检查不过是走走形式罢了。
    练习技艺总须循序渐进,贪求速效,往往揠苗助长罢了。
    人生如梦,梦中所见只是浮扁掠影罢了。
    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我年事已高,日薄西山,活一天算一天罢了!
    谁说小明是木人石心?他只是不擅於表达自己的感情罢了。
    以他的财富来比较,他付出的钱,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努力了半天,却只获得第三名,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罢了。
    这笔生意只不过是他所拥有的生意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他有什么学问,不过师心自用罢了!
    我何尝不想出去玩玩,只是脱不开身罢了。
    有人写符念咒,这是左道旁门,不过为惑众骗钱罢了。
    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结果只是枉费心机罢了。
    看来这个人并不凶,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她气质不好、再怎么模仿明星、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人生如梦,梦中所见只是浮光掠影罢了。

    汉字详情

    bà,ba [ba,ba]
    部首: 520
    笔画: 10
    五笔: LFCU
    仓颉: WLGI
    四角: 6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2) 同本义

    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吕氏春秋·仲冬》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 赵绾、 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徐阶罢相里居。——《明史·海瑞传》

    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罢谢(辞官去职);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

    (4) 遣返,遣归 。如:罢散(遣散);罢遣(遣散;放遣)

    (5) 停止

    于是罢酒。——《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罢休;罢兵(停止战争);罢手(停止;住手);罢业(停业;罢工);罢战(停战;停止争斗)

    (7) 完毕

    既罢归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

    曲罢曾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吃罢了饭;罢散(谓结束)

    (9) 废除;取消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10) 又如:罢弃(废除);罢废(废弃)

    (11) 归,返回 。如:罢出(退出);罢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罢朝退归)

    叹词

    (1) 表示失望、愤恨,常叠用。如:罢!罢!这样的媳妇以后必败坏门风

    ba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cease, finish, stop; giv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baa6
    ◎ 潮州话:ba6

    宋本广韵

    liǎo,le [liao,le]
    部首: 106
    笔画: 2
    五笔: BNH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N
    四角: 17207

    详细解释

    le

    助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语气词

    (1) 表示肯定语气 。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liǎo

    动词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形容词

    (1) 聪敏,颖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副词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完全” 。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英文翻译

    to finish; particle of completed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u5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3 le3 [客英字典] liau3 [海陆丰腔] liau3 le3 [陆丰腔] liau3 [沙头角腔] liau3 [东莞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3 [宝安腔] liau3
    ◎ 潮州话:liou2/liao2 liou3/lia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九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鳥上聲開口四等leux/levl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