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杜海涛沈梦辰已正式分手

wǎng pù dù hǎi tāo shěn mèng chén yǐ zhèng shì fèn shǒu [wang bao du hai tao shen meng chen yi zheng shi fen shou]
国学 楚辞

词语释义

2015年4月,自湖南卫视活生生的将《我是歌手3》巅峰会办成了杜海涛、沈梦辰的“定婚仪式”后,两人的恋情就基本坐实。然而,7月1日晚,却有名为“八教主”的微博爆料两人已于前段时间正式分手。

词语解释

2015年3月网曝杜海涛沈梦辰同游韩国 疑似踢爆两人恋情

2.jpg

同为芒果台主持人的杜海涛与沈梦辰的恋情该从今年3月份说起,有网友拍到两人甜蜜牵手同游韩国的照片,顿时间引发一众网友热议。随后,微博大号“芒果台女汉子”更是赤果果的发微博祝福两人,让这段真假难辨的恋情再度掀起网友的热猜。最终,在网友的努力下,两人穿同款睡衣的照片也被扒出。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相恋传闻,两人也从未公开回应过。

但是,博主“娱小哇”更是晒出了一组疑似杜海涛与沈梦辰海边度假的照片,并且振振有词的爆料到:“杜海涛与沈梦辰真的在一起了,只是两人隐藏的很好,但凡合影,都会装作陌生人。可实际却是杜海涛主动追沈梦辰,并十分懂得博得美人心。两人之所以装作不熟,也许是怕公开后,过度炒作吧。”

维嘉说漏嘴两人曾海边度假 《歌手3》巅峰会被戏称为“订婚仪式”

1.jpg

杜海涛、沈梦辰穿同款睡衣

早前,李维嘉与沈梦辰一起录制密室闯关节目《疯狂的麦咭》第2季时,杜海涛与沈梦辰的恋情就已露出端倪。节目现场,李维嘉在于邹明轩互动时问道:“邹明轩你最喜欢哪个姐姐时”,邹明轩毫不犹豫的回应道时粉衬衫的姐姐,而当时身着粉衬衫的正式沈梦辰。

意外的是,向来言辞谨慎的李维嘉的却调侃道:“那杜海涛哥哥也喜欢她怎么办,你喜欢他们在一起吗?”话音刚落,李维嘉便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并立马转移话题。

此外,在《歌手3》巅峰会上,首次挑大梁的沈梦辰身为主持人,在与以《真正男子汉》嘉宾身份出席的杜海涛互动时,身边的袁弘更是公开调侃两人,就连黄妈(黄绮珊)都对沈梦辰说到:“如果杜海涛是我儿子,你就是我儿媳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歌唱节目,却活生生的变成了两人高调“秀恩爱”的平台,使得不少网友调侃道:“咱不是来听歌的,是来看两人订婚的。”对此,小编得不说,芒果台的当家主持人何炅、谢娜、李维嘉都已老大不小了,为了“接班人”沈梦辰也是拼了。


汉字详情

wǎng [wang]
部首: 216
笔画: 6
五笔: MQ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K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网”捕鸟兽的叫“网”,捕鱼的叫罟。笼统地说,两字没有不同。本义:捕鱼鳖鸟兽的工具)

(2) 同本义

网,庖牺所结绳以渔。——《说文》

网,谓之罟。——《广雅》

网疏则兽失。——《盐铁论·刑德》

(3) 又如:鱼网(捕鱼用的网);网户(渔家);网密(网目细密);网丝(蜘蛛网);网虫(指蜘蛛);网罛(捕鱼之网);网罭9(鱼网)

(4) 泛指多孔而状如网的东西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珠网任从灰。——唐· 张仲素《燕子楼》

(5) 又如:网户(刻有方格的窗户);乒乓球网;雷达网;无线电通讯网;法网;电网;网儿(拢头发的网状头巾)

(6) 喻指法律,法令

网,法网。——《正字通》

天之降网,维其优矣。——《诗·大雅·瞻仰》

(7) 又如:网密(比喻法令严密);网禁(法令);网辟(指律令);网墨(法度刑律)

(8) 指周密的组织或系统 。如:关系网;统治网

动词

(1) 用网捕鱼

有村氓数十家,俱网罟为业。——《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2) 又如:网了一条鱼;网利(给自己捞好处)

(3) 比喻笼罩 。如:网夕阳(夕阳笼罩)

(4) 搜罗;收容

则不能以非功网上利。——《商君书·赏利》

又起广乐园,多萃名倡巨贾以网大利,有司莫敢忤。——《续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net; network; KangXi radical 122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兩陽合上聲合口三等mĭwaŋmyangx/mvank
pù,bào [pu,bao]
部首: 429
笔画: 19
五笔: JJAI
五行:
仓颉: AATE
四角: 6609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日,暴声。字本作“暴”,小篆字形,从日,从出,从廾,从米。会合表示把米拿到阳光下照晒。廾( gǒng),两手捧物。本义:晒)

(2) 同本义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冬曝其日。——晋· 陶渊明《自祭文》

(3) 又如:一曝十寒;曝衣(晒衣服);曝罟(晒网);曝射(曝晒照射);曝书(晒书);曝阳(晒太阳);曝场(曝晒粮食的场地)

(4) 暴露 。如:曝尸(暴露尸骸);曝扬(暴露传扬)

(5) 另见 bào

b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un, air in sun, expose or dry in the sun

方言集汇

◎ 粤语:buk6
◎ 客家话:[梅县腔] pok7 [宝安腔] pok7 pau5 [客英字典] pok7 [台湾四县腔] pau5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ug6 [海陆丰腔] pau5 pok7 [东莞腔] p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報去聲開口一等bʰɑubauh/baw
[du]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G
四角: 449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2) 同本义

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

(3) 姓

动词

(1) 堵塞

杜,塞也。——《小尔雅·广诂》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

(2)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

(3) 关门,封闭 。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 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

塞隘杜津。——《汉书·叙传》

(4)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5) 杜绝,制止 。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

(6) 冲击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

(7) 拒绝。如:杜黜(排斥,黜退)

英文翻译

stop, prevent; restric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梅县腔] tu5 [海陆丰腔] tu6 [客英字典] tu5 [陆丰腔] tu6 [客语拼音字汇] tu4 [台湾四县腔] tu5 [东莞腔] tu5 [宝安腔] t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古上聲開口一等dox/duudʰu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tāo [tao]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DT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QKI
四角: 35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2) 同本义

涛,大波也。——《说文新附》

扬波涛于碣石。——《后汉书·班彪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水泫沄而涌涛。——《文选·张衡·思玄赋》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涛水(波涛汹涌的大水);涛雪(波涛激汤,水花如雪);涛雷(波涛汹涌,声大如雷);涛波(大波,波涛)

(4) 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阴壑寒生万树涛。——明· 王世贞《沸水岩》

英文翻译

large waves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胎优5(筹) 胎欧5(头),tiu5 tao5 (thîu thâu)

宋本广韵

shěn,chén [shen,chen]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PQ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BU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shěn

名词

(1)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伐沈。——《左传·文公三年》。 朱骏声曰:“ 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

(2)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3) 水名。沈水  旧名小沈河,俗称五里河。在辽宁省沈阳市南。源出县东哈达岭观音阁下,流入浑河,再流至三岔河注入辽河

(4) 姓

名词

(1) 汁

瀋,汁也。从水,審声。——《说文》

无备而官办者,犹拾瀋也。——《左传·哀公三年》。释文:“北土呼汁为瀋。”

为榆沈。——《礼记·檀弓》

布绞取沈,以和花汁。——《齐民要术》

(2) 又如:沈液(汁液)

(3) 沈阳市的简称 。如:辽沈战役

ché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nk, submerge; addicted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sam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m2 shim3 [海陆丰腔] shim3 chim2 [梅县腔] chim2 chim5 [台湾四县腔] siim3 tsiim2 [东莞腔] sim3 [宝安腔] sim3 | cim2 [客语拼音字汇] cim2 dem4 sim3
◎ 潮州话:〖sim2(sím) [澄海]sing2〗 〖dim5(tîm)[澄海]ding5(tî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深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drim/dymɖʰĭĕm
mèng [meng]
部首: 337
笔画: 11
五笔: SS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DNI
四角: 44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 ,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2) 同本义

妇梦中咳嗽。——《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

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梦中得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梦迷(梦后刚醒,尚未完全摆脱梦境);梦梦铳铳(形容睡得迷迷糊糊);梦梦查查(迷迷糊糊);梦思(梦中的思念);梦中梦(喻幻境。极言虚幻);梦中(睡梦之中);梦语(睡梦中说的话);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4) 湖泽 。如:梦泽(即云梦泽);梦溪(地名。在今江苏省丹阳县,宋沈括故宅所在地。《梦溪笔谈》的省称)

动词

(1) 做梦

王梦见一儿。——晋· 干宝《搜神记》

卧则梦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我欲因之梦吴越。——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夜深忽梦少年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梦枕(传说中会使人做梦的枕头);梦花(梦见花朵。指 汉· 马融梦食花,文思大进事)

(3) 比喻幻想 。如:梦乡;梦影(犹幻影);梦想

英文翻译

dream; visionary; wishful

方言集汇

◎ 粤语:mu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ung5

宋本广韵

部首: 206
笔画: 7
五笔: DFEI

英文翻译

early morning
[yi]
部首: 315
笔画: 3
五笔: NNNN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U
四角: 1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词

(1) 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如:已乎(算了)

(5) 太 ——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already; finished; stop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宝安腔] gi5 | ji1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3 [i1] [客语拼音字汇] yi3 yi4 [东莞腔] ji3 cu5 [台湾四县腔] ji3 [i5] [陆丰腔] 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己上聲開口三等jix/jiiojĭə
zhèng,zhēng [zheng]
部首: 447
笔画: 5
五笔: G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YL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zhēng

名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词

(1) 通“征”

(2)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zhèng

形容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动词

(1) 通“整”( 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词

(1) 官长;君长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副词

(1) 正好,恰好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代词

(1) 这么;这样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另见 zhēng

英文翻译

right, proper, cor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ng3 zing1 zing3
◎ 客家话:[东莞腔] zin5 zang1 ziang5 [海陆丰腔] zhin5 chang5 | chang1 [梅县腔] zhang1 zhang5 zang5 zhin5 [宝安腔] zin5 | zang1 | zang5 [客英字典] zhin5 chang5 | chang1 [沙头角腔] zin5 zang1 zang5 [陆丰腔] chang1 zhin5 [客语拼音字汇] zang1 zang4 zin4 [台湾四县腔] tsiin5 zang5 | zang1 [梅县腔] zen5
◎ 潮州话:之影3 之影1 ,zian2(chiáⁿ) zian1(ch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shì [shi]
部首: 341
笔画: 6
五笔: AAD
五行:
仓颉: IPM
四角: 43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工,弋( )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2) 同本义

式,法也。——《说文》

式,法也。——《周书·谥法》

下士之式。——《诗·大雅·下武》。传:“法也。”

三曰筮式。——《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

掌妇式之法。——《周礼·典妇功》

九式。——《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

(3) 又如:式度(规制,法式);式则(法则;规范)

(4) 榜样;楷模

世世享德,百邦作式。——《书·微子之命》

孝敬之准式。——箫统《文选序》

式箕之门。——《汉书·韩良传》。注:“亦表也。”

(5) 又如:式范(模范,楷模)

(6) 规格;样式

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沈约《谢灵运传论》

(7) 又如:新式;旧式;式盘(中国古代推“算”历数或占卜的工具。分天地盘。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正方形)

(8) 仪式,典礼 。如:开幕式;毕业式

(9) 自然科学中表现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 。如:方程式;分子式;公式;样式

(10) 时态 。如: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

(11) 动词的一种语气 。如:叙述式

动词

(1) 效法

仪式刑文王之典。——《诗·周颂·我将》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公孙丑下》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 三王。——《后汉书·崔寔传》

(2) 又如:式型(效法,取法);式瞻(敬仰,景慕)

(3) 示范,作为榜样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4) 又如:示规(示范);示望(仰望);式慰(安慰);式好(兄弟和好)

(5) 通“试”。使用

神之听之,式榖以女。——《诗·小雅·小明》。郑玄《笺》:式,用;榖,善也。其用善人,则必用女。女,通“汝”。

蛮夷戎狄,不式王命。——《左传·成公二年》

不闻亦式。——《诗·大雅·思齐》

式礼采,垂衣裳,以禁争夺。——《孙膑兵法·见威王》

(6) 又如:式昭(用以光大)

(7) 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书·武成》

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周礼·考工记·舆人》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8) 又如:式式(恭整的样子);式闾(礼敬贤人);式路马(见路马则抚轼,以示崇敬)

(9)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英文翻译

style, system, formula, ru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c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tsiit7 [梅县腔] shit7 [海陆丰腔] shit7 chit7 [沙头角腔] s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賞職職開入聲開口三等ɕĭəksjik/sjok
fēn,fèn [fen]
部首: 201
笔画: 4
五笔: WV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CSH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fēn

动词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名词

(1) 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如:春分;秋分

量词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副词

(1) 分头;分别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形容词

(1) 分出的(部分) 。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

fèn

名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动词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fēn

英文翻译

divide; small unit of time etc.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fa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1 fun5 [陆丰腔] fun6 fun1 [客英字典] fun1 fun5 [东莞腔] fun1 [梅县腔] fun1 fun5 bun1 [宝安腔] fun1 | fun3 | bu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bun1 fun1 fun4 [台湾四县腔] fun1 fun5 bun1 [海陆丰腔] fun1 fun6 bun1
◎ 潮州话:hung1 hu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府文平聲合口三等pyon/piun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