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缨

shéng yīng [ sheng ying]
繁体 繩纓
注音 ㄕㄥˊ 一ㄥ

词语释义

1.古代斩衰服的帽缨。

词语解释

  1. 古代斩衰服的帽缨。

    《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屨者。” 贾公彦 疏:“云冠绳缨者,以六升布为冠;又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则知此绳缨不用苴麻用枲麻。”《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屨。” 孙希旦 集解:“绳缨,斩衰冠之缨。”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布衰裳麻絰,箭笄绳缨,苴杖为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斩衰服的帽缨。

《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屨者。”
贾公彦疏:“云冠绳缨者,以六升布为冠;又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则知此绳缨不用苴麻用枲麻。”
《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屨。”
孙希旦集解:“绳缨,斩衰冠之缨。”
汉班固《白虎通·丧服》:“布衰裳麻絰,箭笄绳缨,苴杖为略。”

绳缨的网络释义

绳缨

  • 《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 贾公彦 疏:“云冠绳缨者,以六升布为冠;又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则知此绳缨不用苴麻用枲麻。”《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 孙希旦 集解:“绳缨,斩衰冠之缨。”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布衰裳麻絰,箭笄绳缨,苴杖为略。”
  • 汉字详情

    shéng [sheng]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KJ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RLU
    四角: 261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蝇省声。本义:绳子)

    (2) 同本义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动词

    (1) 继承,通“承”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形容词

    直的;正的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rope, string, cord; contro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宋本广韵

    yīng [ying]
    部首: 332
    笔画: 14
    五笔: XMM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VMBOV
    四角: 271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2) 同本义

    缨,冠系也。——《说文》

    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

    (4)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亦用以系香囊。如:缨徽(妇女所佩的香囊)

    (5)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 薛注:“缨,马鞅也。”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

    以缨拾矢可也。——《礼记·曲礼下》。注:“缨,缨卷也。”

    (6) 又如:缨缴(被系有绳子的箭所射中);缨铰(捆绑人的绳子与枷锁。比喻拘限)

    (7) 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如:红缨;帽缨;缨佩(以缨纽为佩饰);缨蕤(帽子的垂饰);缨徽(妇女所佩带的香囊)

    动词

    (1) 缠绕、系牵。通“婴”

    而不缨垢氛。——谢灵运《述祖德》。 李善注:“缨,绕也。”

    (2) 又如:缨情(犹系心)

    (3) 遭受 。如:缨缴(中箭。缴( zhuó):箭上的丝绳。借指箭)

    英文翻译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