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英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英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逖听高岳,声英克彪。”
引证解释
⒈ 犹英名。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逖听高岳,声英克彪。”
声英的网络释义
声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耳,殸(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2)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词
(1) 发声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词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央声。本义:花)
(2) 同本义
英,草荣而不实者。——《说文》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诗·郑风·有女同车》。传:“华也。”
秋菊之落英。——《离骚·夕餐》。注:“华也。”
嗣若英于西冥。——谢庄《月赋》。注:“若木之英也。”
毋夭英。——《管子·禁藏》。注:“谓草木之初生也。”
落英缤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落英(花落);英华(言花木之美)
(4) 矛上的羽饰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诗·郑风·清人》。传:“矛有英饰也。”
三英粲兮。——《诗·郑风·羔裘》
(5) 杰出的人
才能过人曰英。——《正字通》
尧、 舜者,天下之英也。——《荀子·正论》
智过万人者谓之英。——《淮南子·泰族》
德过千人曰英。——《礼记·辨名记》
与三代之英。——《礼记·礼运》。注:“俊选之尤者。”
(6) 又如:英耆(年老有德有智的人);英人(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英士(才智或武艺出众之士);英少(才华出众的青少年);英台(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英材(英才。具有出众才智的人)
(7) 精华
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8) 又如:英精(精华。指事物最纯粹、最美好的部分);英辟(精辟)
(9) 精灵;神灵
(10) 古国名 。在今安徽省金寨县东南。如:英氏
(11) 英国,英格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英将也。
英夷亦从此胆寒。——《广东军务记》
英之南野。——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2) 又如:英美
(13) 姓
形容词
(1) 卓越,才智杰出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英雄儿女(英雄业绩与男女恋情);英才卓跞(才能卓越,高超绝异);英杰(才智超群的人)
(3) 好,美好
英,美也。——《广雅》
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扬雄《长杨赋》
(4) 又如:英声(美名,盛名;美音,优美的声音);英旨(美妙的旨意,指诗文的思想内容和意境);英标(俊美;英俊);英拔(英俊特出)
(5) 光华,光彩
龙渊有玉英。——《淮南子·地形》
(6) 又如:英光(明亮有神的目光;亦指光辉);英英(光彩鲜明的样子;轻盈明亮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n1 [宝安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梅县腔] jin1 [沙头角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东莞腔] jin1 [陆丰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霙 | 於驚 | 影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ʔĭɐŋ | qieng/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