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

jì chéng [ji cheng]
繁体 繼承
注音 ㄐ一ˋ ㄔㄥ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继承 jìchéng

(1) 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

继承财产
succeed;inherit

(2) 继续做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继承遗志
carry on;come into; foll heir to

词语解释

  1. 谓承接宗祧。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家道门》:“有田则有爵,无土与爵,则子孙无以继承宗祀。” 明 陆深 《溪山馀话》卷五:“万一今上无嗣,则 孝宗 絶其继承云何。”

  2. 谓依法承受死者遗产。

    沙汀 《还乡记》二:“她早已是 冯 家一个重要助手,自己又继承了三亩多油砂地。” 浩然 《艳阳天》第九章:“这个高壮的汉子,真本事并没多少,家业是继承他爸爸的。”

  3. 谓承接先代传统;继续从事前人未竟事业。

    宋 韩玉 《念奴娇》词:“而况君家,风流遗世,犹寄 山阴 曲。继承才业,算来真是名族”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惟执事篤学力行,实鄙心所敬畏,愿益以继承自任,与诸昆季协心致志,昌义门于百世,扬先德于天下,以称圣朝崇奬之深旨。” 巴金 《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发奖大会上的讲话》:“如有的作品就较多地继承了 中国 古典小说的传统表现手法。”

引证解释

⒈ 谓承接宗祧。

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家道门》:“有田则有爵,无土与爵,则子孙无以继承宗祀。”
明陆深《溪山馀话》卷五:“万一今上无嗣,则孝宗絶其继承云何。”

⒉ 谓依法承受死者遗产。

沙汀《还乡记》二:“她早已是冯家一个重要助手,自己又继承了三亩多油砂地。”
浩然《艳阳天》第九章:“这个高壮的汉子,真本事并没多少,家业是继承他爸爸的。”

⒊ 谓承接先代传统;继续从事前人未竟事业。

宋韩玉《念奴娇》词:“而况君家,风流遗世,犹寄山阴曲。继承才业,算来真是名族”
明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惟执事篤学力行,实鄙心所敬畏,愿益以继承自任,与诸昆季协心致志,昌义门于百世,扬先德于天下,以称圣朝崇奬之深旨。”
巴金《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发奖大会上的讲话》:“如有的作品就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表现手法。”

继承的国语词典

承继先人的财产或事业。

如:「他继承父亲的企业之后,首先致力于人事的革新。」

继承的网络释义

继承 (汉语词语)

  • 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
  • 继承造句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法院最近裁判了一起涉及财产继承权的案件。
    周妇之子为继承林家香火回复林姓,不惜与生母对簿公堂。
    我们要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去对待古代文化遗产。
    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继承文化遗产,一味厚古薄今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厚古薄今,全盘接受。
    吐温似乎继承了这种秉性。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应继承先辈未竟的事业。
    我们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仍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把从伯父那里继承的百万家产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他继承了爷爷的遗志,做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
    在继承文化遗产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O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VFD
    四角: 2911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继,续也。——《说文》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易·象传》。注:“谓不绝也。”

    折琼枝以继佩。——《楚辞·离骚》

    齐人未尝赂 秦,终继五国迁灭。—— 宋· 苏洵《六国论》

    先后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学即继以问。——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继继(前后相继,接续不断);继踪(继续前人所做的事);继踵(步履前后相接。指相传不绝);继志(继续前辈的志意)

    (3) 继承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柳宗元《封建论》

    继吾志事。——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九族无可继。——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继世(儿继承父的地位);继轨(承继祖业);继体(继承王位);继绪(继承祖业;传祚无穷)

    (5) 接济 。如:继褰(接济缩减)

    (6) 通过正式合法手续,将别人孩子自愿地代替或作为自己的孩子 。如:继子

    (7) 随后;跟着

    宾继主君。——《周礼·司仪》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8) 又如:继而

    (9) 通“系”。挂,拴缚;系念

    言“以”者,见行遂意也。见继重在遂。——《公羊传·宣公元年》何休注

    (10) 又如:继念(系念);继绊(系绊,束缚牵制);继缠(系缠,纠缠)

    名词

    (1) 子孙后代

    有无肠之国无继子。——《山海经·大荒北经》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

    (2) 后援

    围之不继。——《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英文翻译

    continue, maintain, carr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chéng [cheng]
    部首: 106
    笔画: 8
    五笔: BD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NQO
    四角: 17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手握;用手掌支撑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4) 继承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6) 接受;承受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8) 奉承 。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9) 承担,担负;担当 。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10) 秉承 。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11) 招认 。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12) 侍奉 。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名词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如:石承;轴承

    英文翻译

    inherit, receive; succe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沙头角腔] sin2 [客英字典] shin2 [陆丰腔] shin3 [梅县腔] shin2 [海陆丰腔] shin2 [宝安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东莞腔] s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署陵平聲開口三等ʑĭəŋzjing/zjong

    继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