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逢生

jué chù féng shēng [ jue chu feng sheng]
繁体 絕處逢生
注音 ㄐㄩㄝˊ ㄔㄨˋ ㄈㄥˊ ㄕ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有了生路。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成语辨析

绝处逢生和“逢凶化吉”;都形容将要遭遇不幸而转化为吉利。但绝处逢生指从绝望中出现了希望;若在险恶的绝境中得到生路;所指范围较宽;“逢凶化吉”;偏重指已遇到险情而最终能摆脱危险。。

成语用法

绝处逢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命攸关。

引证解释

⒈ 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有了生路。示例: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死中得活因灾退,絶处逢生遇救来。”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幸遇曹老,絶处逢生,亦可谓吉人天相矣。”
解释:绝处:死路。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知勘绯衣梦·正名》:“李庆安绝处幸逢生。”

绝处逢生的国语词典

在毫无办法之下又得生路。

绝处逢生的网络释义

绝处逢生 (汉语成语)

  • 绝处逢生是汉语成语,
  • 拼音:jué chù féng shēng,
  • 释义: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
  • 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 绝处逢生的翻译

    俄语: выйти из тупикá

    绝处逢生造句

    新产品的试制成功使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绝处逢生。
    游击队弹尽粮绝的时候,农民自卫队为他们送来了粮食、弹药和枪,真是绝处逢生啊!
    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探险途中,我们遇到的绝处逢生的事还少吗?
    虽然刚才摔倒时只觉得一阵日转星移,但是幸好有人拉住了我,才没有摔个四脚朝天,真是绝处逢生啊。
    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大家为绝处逢生而欢呼。
    不要过多考虑前进路上的障碍,有时“无知”也会产生绝处逢生的壮景。
    善意的谎言能让一个患有绝症的患者绝处逢生,能给予别人一丝丝的希望。
    敢于突破既有经验,常常会使你在绝处逢生。
    平日里若能安不忘危,危难时定能绝处逢生。
    人生可能会"陷入绝境",但也可以"绝处逢生",然后再"渐入佳境"。
    他绝望了,正在此时,他见到远方的帆影,有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至此,他们绝处逢生顺利走出大漠,抵达西域著名的死亡废墟。
    一个机关术世家的九品家丁,因一杆机关枪而改变了原本平淡的一生,绝处逢生后的他发愤图强,为了自由的信仰而踏上了修炼之途。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理想而伟大;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用笑脸去面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类灵性,体现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瀑布之奇,是因为它有绝处逢生的勇气;喷泉之美,是因为它有努力向上的志气;短信之流行,是因为有你让我联系!小小一条短信,传递所有,笑纳!
    勇气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心灵的幽谷,便不幸者绝处逢生。更相信“勇气,能创造奇迹”。
    他,断了仙缘,却绝处逢生!他,精于书道,从三张字画中,参悟出了上古奇功!心本就不由人。
    命这种东西,总是擅长风霜相逼,却又绝处逢生。

    汉字详情

    jué [ju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QCN
    五行:
    仓颉: VMNA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形容词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副词

    (1) 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名词

    (1) 绝句 。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罢了,了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英文翻译

    to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t6
    ◎ 潮州话:zoh8

    宋本广韵

    chǔ,chù [chu]
    部首: 343
    笔画: 5
    五笔: TH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EO
    四角: 23400

    详细解释

    chǔ

    形容词

    (1) 定,常

    喜怒无处。——《吕氏春秋·诬徒》。注:“处,常也。”

    犹思故处。——《吕氏春秋·音初》

    (2) 另见 chù

    chù

    名词

    (1)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处,所也。——《广韵》

    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

    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住处;别处;停车处

    (3) 部分;方面 。如:好处;益处

    (4)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 。如:业务处;办事处;政策处

    (5) 另见 chǔ

    英文翻译

    place, locale; depar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yu3

    宋本广韵

    féng [fe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TDH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EJ
    四角: 3730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夆( fēng)声。本义:遭逢,遇见)

    (2) 同本义

    逢,遇也。——《说文》

    魑魅罔两,莫能逢之。——《左传·宣公三年》

    而亲以逢殆。——《楚辞·天问》

    (3) 又

    逢彼白雉。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相逢何必曾相识。——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又如:逢辰(遇到好的时刻);逢会(遇到时机;相会,会合);逢场(遇到或到达某场合);逢晤(当面相遇)

    (5) 迎,迎接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国语·周语上》。注:“逢,迎也。”

    逢君之恶。——《孟子·告子下》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唐· 王维《与卢象集朱家》

    (6) 迎合

    逢君之恶其罪大。——《孟子·告子下》

    (7) 又如:逢君(迎合君主的心意);逢意(迎合他人心意);逢合(迎合);逢恶导非(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形容词

    (1) 大的

    子孙其逢。——《书·洪范》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礼记·儒行》

    (2) 又如:逢掖(宽大的衣袖);逢长(久长);逢衣(古时儒者所穿的一种宽袖衣)

    (3) 通“丰”( fēng)

    (4) 壮大,茂盛

    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书·洪范》

    (5) 又如:逢昌(壮大昌盛)

    (6) 宽大

    逢衣浅带,解果其冠。——《荀子·儒效》

    汝逢衣徒也。——《列子·皇帝》

    名词

    通“烽”。烽火。古代边防要塞报警的烟火

    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汉书·司马相如传》

    英文翻译

    come upon, happen meet; fl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2 pang2 [沙头角腔] fung2 [梅县腔] fung2 [客英字典] fung2 [宝安腔] fung2 [陆丰腔] fung3 [东莞腔] fung2 [台湾四县腔] f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容平聲開口三等byung/bivngbʰĭwoŋ
    shēng [sheng]
    部首: 516
    笔画: 5
    五笔: TG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QM
    四角: 25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 生育;养育

    父母生我。——《诗·小雅·正月》

    郑武公娶于 申,曰 武姜,生 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生以驭其福。——《周礼·太宰》。注:“犹养也。”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生聚(繁殖人口,积聚财物);生落(出生);生育率(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生遂(生育);生月(出生的月份);生年(出身;出身以来);生身(出生);生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岁(出生之年支);生诞(出生)

    (6) 生存;活。与“死”相对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史记·魏公子列传》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转世 。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11) 〈方〉∶安装

    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棺材生好牛头杠,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何典》

    (12) 救活,使活

    幸先生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燃着,点燃 。如:生炉子;生火

    (14) 制造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宋· 苏轼《教战守》

    (15) 生产;制作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富何得不蹶?——汉· 贾谊《论积贮疏》

    (16) 又如:生货(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名词

    (1) 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生力(生命力;气力);生本(生命的根本);生全(保全生命,全身);生次(生命的存在);生聚(生命财产);生类(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

    (3) 人的一生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生世(一生;一生一世);生禄(指人的寿限)

    (5) 生活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生资(赖以生活的资财);生赖(赖以生活之资,生计);生生(养生;生活)

    (7) 指生日 。如:生申(申伯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生甲(生辰);生朝(生辰);生期(生日)

    (8) 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9) 生物 。如:生活力(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生植(指生物);生品(生物的品类)

    (10) 生计,谋生手段 。如:谋生;生路

    (11) 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2) 又如:新型师生关系

    (13) 戏剧角色名 。如:老生;武生;小生。元杂剧中也称末

    (14) 妓女

    呼妓为生,未知始于何时。——徐士銮《宋艳》

    (15) 俘虏

    每捉生踏伏,沔必在数。——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

    (16) 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史记》

    (17) 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通“性”。资质;禀赋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书·君陈》。孔颖达疏: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

    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辨五地之物生。——《周礼·地官·大司徒》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荀子·富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9) 姓

    形容词

    (1) 天生,生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3) 生的,未煮熟的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生菜;生鱼,生肉;生吞(未经煮熟即吞下去)。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如:生铁;生石膏;生金(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生眼布(未染的细布)

    (5) 新鲜的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新唐书·后妃传》

    (6) 又如:生鲜(鲜活);生卉(鲜草);生肉(鲜肉);生花(鲜花)

    (7) 未开垦种植的(土地) 。如:生田(未开垦的荒地)

    (8) 生疏

    自别城中礼数生。——王建《村居即事》

    (9) 又如:生人;生手;生帐子货(陌生人);生客(陌生的客人)

    (10) 具有活力的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宋史》

    副词

    (1) 机械地,无意识地 。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2) 很、甚、极其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3)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

    英文翻译

    life, living, lifetime; bir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ng1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ang1 sien1 [梅县腔] sang1 sen1 sien1 [沙头角腔] sang1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陆丰腔] sang1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ang1 sien1 [宝安腔] sang1 | sen1
    ◎ 潮州话:思楹1 徐楹1 思英1 ,sên1(seⁿ) cên1(chheⁿ) sêng1(s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