纰漏

pī lòu [ pi lou]
繁体 紕漏
注音 ㄆ一 ㄌㄡˋ

词语释义

纰漏 pīlòu

(1) 因疏忽而产生的错误疏漏

careless mistake;small accident

词语解释

  1. 错误疏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两书均有《纰漏》篇,记谬误不合之事。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送高三十五书记》:“ 刘辰翁 云:‘崆峒,犹言一大地也。’紕漏至此,稍知《兔园册》者不为,而世犹宗之,何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建康实录》:“其麤疏紕漏,不可胜摘。”

  2. 指错误,事故。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如果不是 小杨 作风严厉,很可能还会出一点小小的纰漏。”

引证解释

⒈ 错误疏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宋孔平仲《续世说》两书均有《纰漏》篇,记谬误不合之事。

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上·送高三十五书记》:“刘辰翁云:‘崆峒,犹言一大地也。’紕漏至此,稍知《兔园册》者不为,而世犹宗之,何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建康实录》:“其麤疏紕漏,不可胜摘。”

⒉ 指错误,事故。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一章:“如果不是小杨作风严厉,很可能还会出一点小小的纰漏。”

纰漏的国语词典

疏漏谬误。今多指办事出差错,或贪污舞弊等情事被举发。如:「那件工程又出纰漏。」也作「皮漏」。

纰漏的网络释义

纰漏

  • 纰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ī lòu,指因疏忽而产生的错误疏漏。语出 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建康实录》:“其麤疏纰漏,不可胜摘。”
  • 纰漏造句

    爱卿不要伤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浙江好好干,工作不要出纰漏。
    叶老头满身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晦明晦暗的神色,他也没想到今晚居然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这小子难办起来了,不过这叶老头也是身经百战之辈,马上就有了决策。
    如果是这样,父王如此调兵就出大纰漏了,城墙一破,后果不堪设想,正值壮年的崖丹一身冷汗。
    秦阳先是一怔,随即哑然而笑,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这个小环节出了纰漏。
    由于行文匆忙,文中肯定有很多纰漏,望大家不吝指正。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基层实际为镜、以人民群众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让纰漏呈现无疑,让不足纤毫毕见,使问题浮出水面,真正照出差距。
    于是,恢恢法网便可能被细噬慢啮出现纰漏,德治堤坝也或因小小蚁穴面临危笃。
    由于以谐音双关法阐释兴义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所释例诗又不局限于风雅之诗,又关涉到汉魏古诗,笔者很难保证一隅之见没有纰漏,如有不妥当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吴邪外在很天真、与世无争,脑子却转得飞快,特别是吴三省不见后,他为了营救闷油瓶假扮三叔,与各方势力斡旋而未出纰漏,无疑是扮猪吃老虎之最。南派三叔。
    一旦出了纰漏,私通就成为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同友谊没有什么两样了。
    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事。必有纰漏,定有破绽,针无两头利,得到一些,也会失去一些。所以决定去留取舍之际,必有牺牲。
    很可能是四色套印的某个环节出现纰漏。
    一路上风光旖旎,但聂不凡却无心观赏,须弥到了正厅,众人下车入殿,众多服侍的下人伺候他们下车,前行,落座,无不仅仅有条,没有丝毫纰漏。
    真正的风险在于多米诺效应。至少可能在两个方面出现纰漏,并且可能很快。
    胡春满心欢喜地说:表哥,咋样,我没给你丢丑,没出什么纰漏吧?
    关防的路单,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没有任何纰漏,只好挥挥手放人。
    为筹集上网费以及其他“活动”经费,去年底,在汪亮提议下,他们成立了专营抢劫的“大凿公司”,意思是“大作纰漏,大肆抢钱”。
    从材料质量、施工质量查起,调查清楚是不是存在纰漏,才是平复学生紧张情绪的正确做法。
    快刀不磨要生绣,安全不抓出纰漏。
    “整版”假票仿真度虽高,但也有不少纰漏。

    汉字详情

    pī,pí,bǐ [pi,bi]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XXN
    仓颉: VMPP
    四角: 22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疏忽;谬误

    五者一物纰缪。——《礼记·大传》

    (2) 如:纰越(过失,错误);纰妄(谬误虚妄);纰戾(讹错;不合情理);纰乱(错乱);纰僻(错误)

    (3) 通“妣”。已故的母亲

    自伤纪考纰。——《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

    动词

    (1) 布帛、丝缕等破坏披散 。如:纰疏(布帛经纬松散);纰薄(布帛之类丝缕稀疏);纰缦(经纬稀疏的帛);纰纇(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纰软(稀疏柔软)

    (2) 另见

    名词

    (形声。从糸,比声。本义:缘饰;边缘) 同本义

    从糸,比声。谓氐所制毛布。——《说文》。按,此字本当训“缘”也。

    纰,缘也。——《广雅》

    缟冠素纰。——《礼记·玉藻》。注:“边缘也。”

    动词

    (1)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纰,饰也。——《尔雅》

    素丝纰之。——《诗·鄘风·干旄》

    纰以爵韦六寸。——《礼记·杂记》。注:“在旁曰纰。”

    (2) 另见

    英文翻译

    spoiled silk; hem of dress; mista

    方言集汇

    ◎ 粤语:pei1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lòu [lou]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NF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SMB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屚( 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 同本义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3)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4) 孔隙,孔穴;漏洞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5)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漏风掌(漏风的巴掌。五指分开的巴掌)

    (6) 破绽 。如:漏子

    (7) 时刻,时间

    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汉书·佞幸传·董贤》。注:“传漏,奏时刻。”

    (8) 病名。流脓、流血不能收口的病 。如:痔漏;崩漏

    (9) 通“蝼”。臭味

    马黑脊而般臂,漏。——《礼记·内则》

    动词

    (1) 房顶漏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漏天(如天泻漏);漏屋(漏雨的房屋)

    (3) 泄露;泄密

    今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语。——《韩非子》

    (4) 又如:漏师(泄漏军中的机密大事);漏语(泄漏机密);漏露(泄露);漏信(走漏消息)

    (5) 遗漏;疏忽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班固《汉书》

    (6) 又如:漏刃(从刀下漏过);漏名(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的漏署姓名);漏略(遗漏疏忽);漏逸(遗漏阙失);漏迹(遗漏的痕迹);漏夺(漏脱)

    (7) 逃脱;逃避 。如:漏网

    (8) 诱骗;引诱

    因此特说些风话,漏你下手。——《水浒传》

    (9) 遮,藏

    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元·佚名《鸳鸯被》

    形容词

    (1) 简陋 。如:漏屋(简陋的房屋);漏败(简陋破败)。漏星堂(比喻破屋)

    (2) 通“陋”。狭小

    虽隐於穷阎漏屋。——《荀子·儒效》

    英文翻译

    leak, drip; funnel; hour g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eu6 [东莞腔] leu3 [沙头角腔] lieu5 [梅县腔] leu5 [陆丰腔] leu6 [客语拼音字汇] leu4 [台湾四县腔] leu5 [宝安腔] liu3 [客英字典] leu5
    ◎ 潮州话:l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候去聲開口一等ləuluh/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