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
词语释义
红麻,正名大麻槿,Hibiscus cannabinus,锦葵科木槿族植物。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
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4.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蒴果,种子呈肾形。红麻依据叶形、茎色、成熟期分类。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节,紫红色或褐色,叶对生,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为聚伞花序,粉红色或浅紫色。全株含有白色乳汁。茎皮的纤维可供织布、制绳索和造纸等。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本文研究了红麻杆化机浆制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预处理器的行为和作用。
2、因此,红麻壁纸原料分别通过了世界公认的德国安全品质的检测标准,和日本壁纸制品规格协会的检测。
3、红麻的器官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是品种快繁、变异体筛选以及体细胞杂交和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育种的基础。
4、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确保较高的红麻产量,建议改夏麻为春麻。
5、本文对红麻化学机械浆漂后洗涤时,水中的过渡金属高子对漂白浆白度和色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6、本论文研究目的是以红麻亚铵法制浆废液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饲料。
7、进行了硫酸盐法模拟连续蒸煮实验,详细探讨了全秆红麻的制浆性能。
8、本文报道红麻全秆贮存期主要害虫生活习性与综合防治方法。
9、论述了由于我国麻类资源丰富,不论在利用麻皮制特种纸和利用红麻全秆制浆方面,都有其灿烂的前景。
10、红麻是麻纺与造纸重要的纤维原料作物。
11、本文概述了红麻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和方法,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12、信阳市红麻不同播期的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红麻最适播种期是5月5日。
13、对红麻酸法制浆生产文化用纸进行了研究。
14、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15、实验表明,复合酶对红麻粗纱中果胶和木质素去除效果较好,所得纤维质量明显改善。
16、结果表明,红麻初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纤维长度及其分布分别优于次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
17、栽培红麻可分为9个变种17个类型,其中4个为新发现变种,7个为新发现类型。
18、孢子宜在水滴和水膜中萌发,孢子悬浮在红麻叶汁液中能显著提高萌发率;
19、利用UV、IR等分析手段,揭示了红麻全秆木素化学结构的特点,同时对其在烧碱-AQ法蒸煮过程中的脱除特性进行了探讨。
20、红麻秆芯磺化处理后纤维间结合强度与浆的磺化度成线性关系。
21、利用红麻全秆制浆造纸是改变原料结构、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的重要途径之一。
22、以红麻杆为原料,经热解处理制备出选择性亲油和高吸油量的吸油材料。
23、本文分析了红麻全杆的理化特性,并对红麻全杆制粘胶纤维浆粕的工艺进行探讨。
24、全秆红麻漂白浆可以部分代替漂白木浆。
25、对红麻亚硫酸氢镁浆HMP三段漂白进行了研究。
26、结果表明:用25%的亚麻屑或50%的红麻芯替代普通泥炭均有利于仙客来的生长与开花,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基质。
27、研究认为,烧碱-AQ法比KP法更适合于红麻全秆的蒸煮;
28、系统地对红麻全秆烧碱-AQ法间隙蒸煮工艺进行了研究。
29、红麻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用,适应性广,生长迅速,是一种生物产量较高的经济作物。
30、红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杂种优势显著。
红麻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广(
),从林( )。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2) 又如:麻田(种麻的田地);麻炬(用麻干作成的火把);麻畦(麻田);麻蒸(去皮的麻秆);麻稭(麻的茎);麻苇(麻与芦苇);麻苎(大麻与苎麻)
名词
(1) 麻的茎皮纤维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2) 又如: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麻核桃(用麻结成球结);麻槌(旧时刑具,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麻屣鹑衣(麻鞋破衣)
(3)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如:麻绖(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
(4) 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5) 又如:披麻戴孝;麻衣(孝服);麻裙(服丧时穿的麻布裙)
(6)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7) 又如:麻命(任命的诏书);麻词(麻辞。任命宰相的诏书);麻尾(诏书结尾)
(8) 芝麻 。如:麻团;麻油;麻酱;麻酥糖(用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9)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10) 麻醉 。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11) 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12) 又如:麻皮(麻子脸皮)
形容词
(1) 形容众多,混乱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2) 又如:麻麻(浓密的样子);麻乱(纷乱);麻列(比喻众多)
(3) 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
(4) 带细碎斑点的 。如:麻雀;麻点(细碎的斑点);麻灰色(灰色中带麻点)
动词
(1) 穿丧服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2) 麻木
走的我这两腿酸麻。——秦简夫《孝义士赵礼让肥》
(3) 又: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如:麻辣(麻木);麻酥(麻木无力);麻做一团(全身麻木,没有知觉);麻痹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2 [客英字典] ma2 [沙头角腔] ma2 [陆丰腔] ma3 [台湾四县腔] ma2 [客语拼音字汇] ma2 [东莞腔] ma2 [梅县腔] ma2 [宝安腔] m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麻 | 莫霞 | 明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ma | mra/m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