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

hóng mén [ hong men]
繁体 紅門
注音 ㄏㄨㄥˊ ㄇㄣˊ

词语释义

指宫门。古代宫门多漆为红色。 即红帮。

词语解释

  1. 指宫门。古代宫门多漆为红色。

    元 萨都剌 《和闲闲吴真人》之二:“红门下马见天子,袖有一卷养生书。” 清 曹寅 《随驾入侍鹿苑恭纪》诗之四:“二月浮阳似水明,红门万勒寂无声。”

  2. 即红帮。

    徐特立 《游击战争在持久抗战中的各种基本政策》:“其中有些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些是国民党领导的,也有些是红门领导的。”参见“ 红帮 ”。

引证解释

⒈ 指宫门。古代宫门多漆为红色。

元萨都剌《和闲闲吴真人》之二:“红门下马见天子,袖有一卷养生书。”
清曹寅《随驾入侍鹿苑恭纪》诗之四:“二月浮阳似水明,红门万勒寂无声。”

⒉ 即红帮。参见“红帮”。

徐特立《游击战争在持久抗战中的各种基本政策》:“其中有些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些是国民党领导的,也有些是红门领导的。”

红门的网络释义

红门 (红门公司)

  • 红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深圳市红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政府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打产品为电动伸缩门、IC卡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悬浮门、道闸、岗亭、旗杆、围栏、交通护栏等21大系列10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拥有100多项国家专利和国外专利。
  • 红门公司在全国有60多家经销商、直属经营部和300多个业务驻点,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全国100%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并辐射到美国、沙特、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越南、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红门造句

    李毅,你不想活了,竟然敢背着老娘来大红门,你是不是想让老娘给你抽筋拔骨啊!
    明代长城红门口为当时的边关要隘。
    皇后灵柩往内抬经碑殿、享殿、穿内红门,经升仙桥,跨明楼,最终安葬于宝顶内。
    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
    金秋十月国庆到,大街小巷红旗飘。国歌声声上云霄,灯笼红红门前照。不分男女和老少,笑容满面乐淘淘。齐声祝愿祖国好,国泰民安看今朝。祝祖国得明天更辉煌!
    我看着那些红门,心中是五味杂陈,那散发着邪恶光泽的红门,竟使得无数的人幽明永隔,真是太残忍了。
    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
    北京晴朗的一天,红门画廊的眺望台。
    ???据昌平区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碑坊,大红门、碑楼、石象生、龙凤门等组成。
    红门和石墙柔和的自然色调不协调。
    昨天,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内的“代收款结算中心”仍在办理业务。
    下午登顶方山,游白云洞、红门、一线天、朗公石,晚宿檀园宾馆,品尝素食。
    同时,果园村成立了股份合作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北京鑫福海工贸集团,主动参与到南苑地区从“浙江村”向大红门服装商贸区转型的建设中来。
    春节到来举国欢,大江南北彩旗展。灯笼红红门前耀,送来祝福福无边。鞭炮焰火响连天,新年到来笑开颜。愿你幸福又美满,快乐生活每一天。祝春节快乐!
    杨筠松要再拜,恳谢娘娘,早有个青衣童子过去,扯着杨筠松下殿,从西阶而出,转过棂星红门,再登旧路。
    高家崖、红门堡、崇宁堡三组建筑群比肩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
    走进泰陵,跨过第一座建筑五孔桥,豁然展现在眼前的是三架巍峨挺拔的石牌坊,成“品”字形拱卫着西陵的门户大红门。
    丰台交通支队大红门队副队长高春辉率民警急速赶到事发现场。
    主体修建都建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神桥、牌楼、正红门、碑亭、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
    落叶纷飞,寒风凌厉,这是一个离别的季节,轻歌曼舞在通天的风里,深深红门,离情依依。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mén [men]
    部首: 321
    笔画: 3
    五笔: UYH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IS
    四角: 370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英文翻译

    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u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