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肿

hóng zhǒng [ hong zhong]
繁体 紅腫
注音 ㄏㄨㄥˊ ㄓㄨㄥ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红肿 hóngzhǒng

(1) 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及血液过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肤的发红肿胀

皮肤红肿
flare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flare] 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及血液过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肤的发红肿胀皮肤红肿 词典解释red and swollen; inflamed 红肿 hóngzhǒng 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及血液过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肤的发红肿胀。 皮肤很肿也很红。 红肿的英文翻译 1.Redness脚藓红肿病理脚癣是由丝状真菌侵入足部皮肤而引起的皮肤病,它常在脚趾下面皮肤(特别是第四趾与第五趾)及脚趾间的皮肤处发生。串门换鞋,或别的原因接触到患者脚部脱落的皮肤,那么你也可能遭到感染。症状红肿、脱皮、发痒,并且发出特殊的臭味。汗或水使得皮肤上层变白及潮湿,以致脚的其他部分也会受到影响。脚癣具有轻度的传染性。虽然刺痒难受,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宜与忌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洗脚,勤换鞋袜…

红肿的国语词典

肌肤肿大发炎的现象。

红肿的网络释义

红肿

  • red and swollen; inflamed
  • 红肿 hóngzhǒng
  • 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及血液过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肤的发红肿胀。
  • 皮肤很肿也很红。
  • 红肿的英文翻译 1.Redness
  • 脚癣是由丝状真菌侵入足部皮肤而引起的皮肤病,它常在脚趾下面皮肤(特别是第四趾与第五趾)及脚趾间的皮肤处发生。串门换鞋,或别的原因接触到患者脚部脱落的皮肤,那么你也可能遭到感染。
  • 红肿、脱皮、发痒,并且发出特殊的臭味。汗或水使得皮肤上层变白及潮湿,以致脚的其他部分也会受到影响。脚癣具有轻度的传染性。虽然刺痒难受,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洗脚,勤换鞋袜。在淋浴或在游泳以及洗脚之后,要细心地将脚趾缝擦干。要穿具有吸水性的自然棉袜,穿镂孔凉鞋或有透气孔鞋面的鞋子,保持皮肤干燥。
  • 2.脚多汗及经常穿长筒靴、胶鞋者,可在鞋袜内撒足癣粉。
  • 3.不可用手抓脚,以免染上手癣。
  • 4.洗用外用药宜两药交替使用,同一种药不宜久用。痊愈后,每周涂药1次,天热更宜坚持。
  • 5.治疗脚癣时,不宜接触肥皂等碱性物质,以免使药效降低。
  • 6.脚痒时,用热水烫脚的习惯不可取,因其容易扩散癣症,甚至引发淋巴管炎。
  • 7.不要与人共用毛巾或脚垫,以免感染他人。
  • 1.杏李根30克,石榴皮30克,大飞扬12克,透骨草20克。煎水后,外熏蒸双足。
  • 2.艾叶60克,蒜头20克,刘寄奴根20克,米糠12克。煎后浸泡双足,每次15分钟。
  • 3.断肠菜30克,虎耳草30克,马齿苋30克,淘米水250克。将药物煎后加热,浸泡双足。
  • 4.酒药花叶数张。感想末,加白矾少许,擦患处,或取鲜叶揉烂擦患处。
  • 5.马尾黄连15克,黄柏30克,新鲜猪胆1个,冰片1克。先将马尾黄连、黄柏水煎成糊状,去渣,再下猪胆汁,微火煎1~2分钟,离火,待温加冰片搅匀,每晚擦患处。
  • 6.樟脑15克,黄蜡30克。将黄蜡加热,摊在消毒的纱布上。樟脑为末,撒在黄蜡面上,贴患处。每日或隔日换1次。
  • 7.土大黄120克,枯矾30克,共为细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调上。
  • 8.蚌蛤粉干搽之。
  • 9.乌韭全草水煎熏洗。
  • 10.藿香正气水1瓶。先将患足置于温热水中浸泡洗净,擦干,再将藿香正气水涂于趾间患处,早、中、晚各1次。5天为1疗程。
  • 11.土荆皮根90克,白酒250毫升。酒浸一周后外搽患处。
  • 12.铁锈、米醋各适量。铁锈研细,用米醋配成60%溶液(呈棕红色)。使用前将手脚洗净,以棉球蘸醋锈液涂患处,每日1次。
  • 13.川黄连(碎)、升麻各30克,五倍子(碎)45克,75%酒精500毫升。上药放入酒精浸泡4~6日,滤出药渣;药渣可再用75%酒精浸泡(以浸没药渣为准),1周后即可将药渣滤除。先用消毒棉抹干患处,敷上浸有药液的纱布,每隔2~4小时换药1次。
  • 14.木瓜、甘草各30克。上药水煎去渣,晾温后洗脚5~10分钟,每日1剂。
  • 15.藿香25克,生大黄2克,黄精、明矾各10克。上药以白醋500克浸泡24小时,煮沸冷却。用此液浸洗患部3~4小时,用药期间5天内不接触碱性物质如肥皂、石灰等。
  • 16.葛根、白矾、千里光等量。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40克。每晚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3000毫升混匀,将患脚置于药水中浸泡20分钟即可。7日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 17.生地60克,当归15克。水煎服,也可用药液浸患处。
  • 18.鲜飞扬草90克,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3~5天,取浸液外擦。
  • 1.有继发感染时,首先全身应用抗菌素。
  • 2.有疱型可用3%硼酸溶液或1/1000的醋酸铅浸泡,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擦烂型可先外用软膏类药物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水杨酸软膏,亦可外用霉克、孚琪或1%物质比萘芬软膏等。
  • 3.对于顽固难治的皮肤癣菌感染可给予口服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 1.陈醋100毫升,加200毫升水熬开,倒入洗脚盆里,温度在40~50℃时搅拌后浸泡患脚,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 2.大蒜若干,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约10分钟左右将其擦去,再涂睛些金霉素眼膏,两天1次,连用3次可愈。
  • 3.葱头14根,白蜜120克。共捣烂为泥,擦患处。
  • 近义词

    红肿造句

    我们提报一个十三天大女婴因发烧并背部红肿一天而住院。
    常见症状有眼部红肿、充血、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有些患者可见有少量的分泌物。
    一旦发病,病人会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疼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
    小杨姐姐表示,妹妹从洗头打杂做起,双手长期被洗发水浸泡红肿疼痛,妹妹多次讨要补助款未果才想到行凶。
    此刻的周红鱼一脸小花猫似,眼睛红肿红肿的,风鬟雨鬓,水?哦,你等下。
    地一声,奥古斯塔伯爵就狠狠地敲了一下冥夜的头,顿时,冥夜的额头就红肿了起来。
    经诊断,周德宝的右手掌第二掌骨及第二指关节骨折、右足骰骨骨折,身上的弹片伤口污染严重,眼睛红肿,但暂无生命危险。
    因为爬行,那些过去只让脚承受的地方风,现在也让眼睛承受了,那些沙子因为不停刮进他的眼睛,使它红肿。
    十几秒过后,苏成终于松嘴了,看着面前被他亲得微微有些红肿的粉唇,心中苦笑不已。
    表现为咽干刺痒微痛,灼热不适,夜间尤甚,咽腔微红肿胀,乏津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第二天晏起,她原来就容易发疼的眼睛,因为看太久那细小的地图上的字,都红肿了。
    连着有三个月每天上午我都和她见面,却没有一秒钟对她感到厌倦,因为她是那么善于使她的爱不断变化,而且带有刺激性。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她双眼红肿,亮闪闪地含着泪水,说话结结巴巴,陷在满腹的心事之中。
    可是眼见我爹被咬的伤口越发红肿,还有些发黑,他们用艾草拴住的地方也发黑了,父亲的嘴唇也变成了紫黑色,大姐知道只有最后一种办法了。
    一女生问我,你感觉日语和韩语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告诉她:看过几部韩剧,但日本电影除了那些不穿衣服不说话的运动视频之外,我倒是没看过其它。女生一瞪眼,“啪”的给了我一耳光,并大声骂道:流氓。我摸了摸红肿的脸颊,心里委屈的想:看看相扑怎么就变成流氓了?
    医生发现,王大爷所用的这种“快速镶牙”材料属于自凝树脂,长时间堆放在口腔内刺激性较大,会引起粘膜红肿糜烂,引发进一步的口腔疾病。
    昨日上午,小婷来到福建省立医院整形外科,医生看过小婷的下巴之后表示,下巴红肿厉害,而且偏歪不正常,注射物可能是三无产品。
    一个跑步者若从未胫骨扭伤,也从没得过跟键炎或双脚红肿,就跟骑自行车的人没摔过跤一样:只是时候未到。
    结论早期乙醇溶液湿敷能有效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所致局部红肿硬结的发生,减轻反应强度。
    又称“豹之刺”。即在患处局部或红肿部位的周围刺数针,然后用手轻轻挤压或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消肿止痛。
    刘医生表示,当被烫伤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接着烫伤创面会起水泡的现象,并且会发生破溃并流出淡黄色液体。

    汉字详情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zhǒng [zhong]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KHH
    五行:
    仓颉: BL
    四角: 75206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肉,中(重)声。本义:痈) 同本义

    肿,痈也。——《说文》

    肉暴长曰肿。——《论衡·状留》

    肿疡。——《周礼·疡医》。注:“痈而上创者。”

    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吕氏春秋·尽数》

    疡医掌肿疡。——《周礼·天官》。郑玄注:“肿疡,痈而上生疮者”

    动词

    (1) 浮胀;肿胀

    看那店主人,打的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水浒传》

    (2) 又如:肿泄(病名。腹泻及手足浮肿);肿哙(虚肿);肿疡(痈;毒疮);肿病(病名。即水肿。通称浮肿)

    英文翻译

    swell; swollen; swel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2

    宋本广韵